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理论与实践 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真抓实干 浅谈抓好班组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安全管理的漏洞到底在哪儿? 浅谈蒲白矿务局矸石电厂文明创建工作方法体系 困难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职能要更加突出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理论与实践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理论与实践
08

安全管理的漏洞到底在哪儿?

李轲

四季度以来,先是重庆市永川区金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瓦斯爆炸,造成33人遇难。11月29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景有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又有22人遇难。四天后,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遇难……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殒去,一个个幸福家庭的肢解,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紧绷的神经,难道真是因为信息太发达让我们知道的太多太快?

安全事故的集中爆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上至国务院、下至基层企业紧锣密鼓地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的大形势下,事故仍层出不穷,一时让人无所适从!这看似密不透风、铺天盖地的各类安全检查,为什么就扑灭不了事故嚣张的气焰?安全管理的漏洞到底在哪儿?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下安全管理的漏洞。

安全管理的漏洞在“不畏”。不畏自有不畏的原因,能将生命当儿戏,弃各种禁令于不顾,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是什么具有如此强的诱惑力?大家想想关于资本利润的描述就会明白,“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也许这个引用并不十分贴切,但若把近期煤炭市场和其中几起事故联系起来,这其中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也许我们还有更多的手段可以采取,譬如播放对失亲家属的采访录像和对事故家庭的持续跟踪报道,譬如不定期举办恶性事故的图片展,又譬如强化对事故责任分析和责任人处理决定的报道力度等。总之,不畏这个漏洞主要在思想上,思想是最难统一和管理的东西,却又是许多事故发生的根源,只有千方百计补上这个漏洞,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才能筑牢安全管理的基础。

安全管理的漏洞还在整改“不实”。理论上来讲,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一个“落实”。现在的安全理念足够丰富,安全措施足够完备,各类的安全检查也已经足够多,但尽管现在检查问题都要求整改闭环,但是否能严格落实仍不敢肯定。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存在问题太多,没有一个合理的整改安排,超出了整改能力,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得想些办法,完全不整改也说不过去,那就只好“整改不彻底”或者“就事论事”。二是牵扯到安全理念、氛围和作风的问题。众所周知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发的因素绝不止一个,安全管理的漏洞足见不少,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如何堵塞安全管理不实的漏洞,首先要从思想入手,持之以恒地进行安全文化的教育和宣贯,坚定不移地向“我要安全”的层次迈进。其次要自上而下推行实事求是的作风建设,凡事明确标准,消灭滋生问题的灰色地带。再次要明确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抓几个影响较大的典型,纠正其不良的工作态度、方法和行为的同时,对安全工作的开展起到全面的警示和导向作用。

安全管理的漏洞也在“不常”。人人都知道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实更难的是整个过程中都不能有休息、打盹的时候,因为风险和事故随时醒着。乍听起来,这种要求似乎不合常理,皮筋一直绷着总有断的一天。但这个难题其实有解,而且有唯一正确解,那就是让其成为习惯。本来纠正旧有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比过去更多地重复、巩固,让新习惯取代旧习惯,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往往就出现了漏洞。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旧习惯的存在有一定的理性基础,那就是人都是追求舒适安逸,而厌恶困难和约束的,这就对改进和提升安全管理方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最小限度让人感觉这种约束和别扭、不舒适感的存在,从而自觉自愿最起码稍作适应就能形成习惯坚持下来,当然我们不能坐等这个条件成熟再有所行动。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化现场岗位业务过程控制,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好能升华为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才是安全管理常态化的终极保障。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别人“亡羊”,自己及时“补牢”,总比灾难降临自己头上然后捶胸顿足要好很多。

(作者为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宣传干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