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王宏 张鹰
2月1日中午,作协群里传来噩耗,霍松林教授离我们而去,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悲痛之余,前年我们一行拜访霍老时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2015年11月28日,我与民建西重支部主任薄禧山先生,及西安市未央区作协的朋友,前往陕西师范大学看望霍松林老教授。霍老是我国目前屈指可数的国学泰斗、国学唐宋诗坛界的权威人士,又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古典文学专家诗文鉴赏家和文艺理论家。现任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荣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古文论学会名誉会长等。
霍老1921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市琥珀乡。幼年时聪明过人,早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被于右任看中,资助其完成学业,并结为文学挚友。曾任国民党教育部长的于右任,身居台湾后还时常挂念着霍老。1959年4月,于右任在其八十大寿时还问身边的人:“那个霍松林有无消息?他可是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啊。”
1951年霍老赴陕执教至今。他数年如一日,献身教育,勤于著书立说,学术研究成就斐然,赢得了海内外文化界的高度赞誉。在霍老家里,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时已95岁高龄的霍老,头脑思维清晰,说话声音洪亮,视力也好,只是听力有些迟钝。霍老谈到:“我现在很少出家门,但仍关心国家大事,订了几份报纸每天阅读,我喜欢文学的兴趣不减,贾平凹举办的文学活动,我有时候还去参加。”当谈到如何写好诗词时,霍老说:“一是从小要多背经典好诗,二要勤奋多写,三要多和喜欢写诗的朋友商谈讨论,写出好诗就不难了。”在参观霍老的“唐音阁”书房和工作室时,我们看到书柜中摆满了各类书籍,墙上挂着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亲笔签名“赠松林老弟”的照片及书法作品,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请未央作协的朋友,把你们的文学作品让我看一下。”霍老不忘关心文学爱好者,还主动向我们讲授他的文学创作经验:“诗文的写作没有什么诀窍,你们要熟读古今名作,深入领会其精髓。熟能生巧,要多读、多看、多交流。”拜访即将结束时,未央区作协的朋友们把自己拍摄的《汉城湖夜景》照片、小说《背负承诺的女人》、《未央民俗》一同赠给霍老。
霍老平易近人,近一个小时的会面,不显倦意,并和我们一一合影留念。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依依不舍地与老人告辞。霍老与我们握手道别,步履蹒跚的亲自把我们送至门外。
陕西师范大学一行,让我们聆听了霍老的谆谆教诲,感受了老人不同凡响的儒雅举止。霍老走了,他的音容笑貌却在我们的心中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