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13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他骑凤凰去到另一个世界 永远的怀念 春到红河谷 图片新闻 幸福在灯花里闪烁 “情人节”重温那些优美的诗词 送灯忆匠人 云雾广丰写情缘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送灯忆匠人

□丁宁

送灯,民间称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给新嫁的女儿家送去花灯。女儿有了孩子,舅家要给外甥送灯,寓意早日登科;如女儿婚后不育,更要给送花灯,因为“灯”与“丁”谐音,以祈求尽快添丁,添子添孙。

关中习俗,元宵节闹花灯。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前,舅舅要给外甥送灯笼。一来希望外甥们健康成长,二来表示娘家人关心出嫁的姐妹,三是祝福他们的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每当正月十五前夕,天刚擦黑,心急的孩子们早已打起舅舅送的灯笼,在自家门头游街串巷。在抹黑的乡间巷道,不时会出现一盏盏点着小红蜡烛的纸质红灯笼,以莲花形、柿子形的灯笼居多。每当这时,孩子们还会聚在一起比谁的灯笼颜色红、谁的灯笼大,并小心翼翼地护好自己的灯笼,以防蜡烛倾斜着了心爱的灯笼。在村间,人们远远地看见一盏红红的灯笼,如同看到希望之星,温暖之火。此刻,在这初春的寒夜,冷意浑然退却,人的心仿佛一下子热乎起来,心里满是浓浓的暖意。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将拜年与送灯同时进行。

大年初五一整天,爸爸不停嘱咐我,今天一定要给小外甥女买两个灯笼。

下午5点钟,我去街上买灯笼,本以为街上人不会很多,况且我出门时间较晚。但却出乎我的意料,有很多的人在买灯笼,且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想起爸爸不停督促我,突然觉得老一辈人对传统习俗的重视程度比我们这些小字辈要高得多。

去年给小外甥女买的是电动灯笼,其实也是一种玩具。今年,我想回归传统,给外甥女送个纸灯笼。

街上出售纸灯笼的有三四家,大多数是卖那种玩具电灯笼的。许多买灯笼的人来到摊位前,挑一挑,看一看,问问价钱,有不少买灯笼的人埋怨现在的灯笼没有以前的做工细,而卖灯笼的人却在诉说如今做灯笼不赚钱,以后不再做了。

初六去送灯笼的路上,我打量着不赚钱的手工制品,怀念起自己小时候挑的纸灯笼。也感慨道:现在的灯笼价格虽然高了,可做工却大不如从前。商家制作时连支撑灯笼形状的龙骨都省掉了。联想到前段时间看窦文涛的《圆桌派》中提到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书中秋山利辉现身说法,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同时,通过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这说明,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

每个人对匠人精神都有很多的不同理解。有人说匠人精神,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极致。我理解的匠人精神,是一种信仰。首先你得有心,有一份纯粹、专注做事情的心,并且把这个心安放在最自然流动的状态。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信仰,坚定地朝着它走。不管世事沉浮,只有按下心底的躁动,才可能成就匠人。说白了,就是一种安然的努力和坚持,“大师”可能需要天赋,匠人更多的是需要你的态度和付诸行动。

一流工匠的心性比技术更重要。好的技术,要依托在好的心性之上。不掌握一项过人之处,很难出众。正如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衣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关注自己的成长上,用积极思考的心态看待生活,未必能立见成效,但能排除一切消极杂念;用正确的方式思考行动,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