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培养人才的理念和构架
——以华为大学为例
王文军
今天的各行各业,既有的优势正受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衍生的新兴产业的巨大冲击,生存环境日益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产业兴替的浪潮已将所有企业的生存发展推到了求新、图变、转型的新起点上。华为、海尔、格力等全国知名企业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沿着一条以自我变革为根本的路径,才能实现“百年老店”的夙愿。据资料显示,全球有3700余家企业兴办了自己的企业大学。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千秋事业,人是第一要素。企业的竞争是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正所谓,得“术”者得小利,得“法”者得大利,得“人才”者得天下之利,得未来之利!笔者因为工作的关系,曾赴国内知名企业华为集团所属的华为大学考察学习。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华为如何在以苹果和三星为统领的双雄独霸世界的环境下求得生存、杀出血路、并取得辉煌业绩?笔者带您走近这所被誉为华为“狼窝”的华为大学,对华为“狼性基因”做肤浅的研析和探究。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华大在企办大学中独树一帜
华为大学注重华为集团内部活力和奋斗精神的激发,以中国近代闻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黄埔军校,以及美国西点军校三所中外著名的军事院校为对标对象,以中国企业的黄埔军校为目标,以办一所“不像大学的大学”的育才理念,凭借独特办学定位保证了华为大学与公司业务需求的高度一致和匹配,为华为集团打造学习型组织搭建了极为高效的培训平台,确保了华为狼性文化的精心培育和繁衍传播,为华为集团取得服务全球10亿用户的成绩夯实了强大的人才根基。
2005年,华为正式注册大学后,为其员工及客户提供众多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文化培训、上岗培训和针对客户的培训等。12年来,华大已成为华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还超越这一职能成为企业变革的推手,并因此位列中国企办大学100强榜单。
二、“求实”的教育体系是华为狼性文化基因传承的纽带
社会大学普遍注重学科的系统和理论的完整,对学生应用实践本领的训练还不到位。而华为大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员学以致用的问题,课程的设置一切围绕有益于实际操作的训练。我们把华为大学视为培育引领企业发展的高级人才的实训基地,换言之就是培养将军的摇篮。有教育情结并熟知教育方法的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出身教书家庭,当初指导华大就以“抗大”为对标,提出‘以战代训、训战结合’的理念。”
知易,行难。华为大学办学实践中,在破解如何丢掉学院做派,如何让学员通过学习提高实战能力等课题中,以“实事求是”为追求,将“直面问题讲真话”作为企业进步的标志。华大在实践中的应用是,让企业内部所有具有业务成就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转化为课件,继而传授给所有学员,以此完成华为各类成功模板的“克隆”,完成“头狼训练狼崽”的血性传承。
理论来自于实践,华大在将众多来自实践的智慧转化为宝贵的理论和经验过程中,高度注重“用”的效果,对失败的案例不仅不回避、不排斥,反而摊开讲、说真话,敢于揭疮疤,敢于追根溯源地剖析,重视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些求真务实的做法使学员在实际中避免了许多弯路,把一个案例的缺憾变成众多实践的警示,从而为团队以最为科学和快捷的方法找到成功的路径奠定了基础。华为大学作为培养狼性团队的“狼窝”,为华为集团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管理、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力量,为华为在电子信息行业树立标杆打下人才基础。2016年,华为Mate 9荣耀上市,以麒麟960芯片的全新技术傲视苹果、三星等业内群雄,就是华为多年来注重学习型团队打造的杰出成果,也是根植华为骨髓的狼性文化的集中展现。
三、制度加荣誉是华大持续衍生教育创新活力的源泉
华为大学目前拥有300多名专职和逾千名兼职培训管理和专业人士,遍布于深圳总部和中国及世界各大洲的分部或代表处。如此庞大的师资队伍全部来自于华为自身,那么如何让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领刚刚脱下战袍就站上讲台,拿起教鞭传授知识,他们的动力何在?他们的教学能力又如何掌控?负责前线指挥的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一期培训又是多长时间?华大如何激励和考核?华大教育经费的来源和途径是什么?教学管理和效果评估如何进行?
面对一系列问题,华大方面的做法是:首先,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大学的授课在制度层面有要求,每年华为都会给被认为具有经验传输价值的高管下达一定比例的教学任务,并且集团总裁任正非先生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形成引领和带动力。其次,选拔为“将军”在华为也被认为是一种荣誉,加上每一位成功者无论从公司利益的角度还是个人成就感的角度出发,都会乐于和同伴分享“捕猎”的经验和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狼性团队的特征。因此,每一位参与授课的老师虽然也有较重的经营和业绩压力,但都乐于参与到教学的任务当中。华为的HR(人力资源系统)也会每年按照年度下达的教学任务,来考核每位“将军”的任教情况,并将授课数量、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后予以公布。
华为在员工队伍的培训中,还充分吸纳国企“师带徒”的好传统,并将之优化和完善,继而提升打造为独具华为特色的“导师制度”,这一制度促使新员工在入职后,尽快通过学习走向成熟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面对具有成功经验的将军,教研团队要做的就是把将军的故事改变为课程,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思想和技术结合的问题。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公司文化,华大对新员工的培训涵盖了企业文化、产品知识、营销技巧以及产品开发标准等多个方面。
华大内部培训基本分为两个层级,一是被称之为“战略预备队”的青训班,这个群体是华为发展的后继力量,他们全部来自基层团队前35%的优秀员工,很大程度上让华为在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不会出现人才的后继乏力和青黄不接;二是高管研修班,基本都是华为各个领域极富成就的杰出领军人物,也就是华为所称的“将军”,他们的培训课程则更多倾向于思想启发、灵感碰撞、视野拓宽,以及磨砺发现、分析问题的视角和锻炼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学习是在华为取得进步的永远捷径,无论是充当华为战略后备的青训班,还是为华为技术、管理、思想等诸多领域带兵的将军,不仅有荣誉在前面作为学习的引力,还有制度的约束和要求在后边时刻鞭策。所有学员参加培训后的一段时间内,华为的HR(人力资源系统)会做后续的跟踪考核,对学员的学习成效实施检查和考评。文化和制度从两个层面保证了华为的人才培育体系不流于形式、未落入俗套。
华为集团的成功也是华为大学的成功。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华为让许多优秀的人走上讲台,把成熟的成功经验无私地传授和分享,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没有“学无法依、做不得窍”的障碍。因此,华为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既懂捕猎技巧,又有狼性基因的狼群,这些在市场上嗅觉灵敏、“嗜血”成性的团队,为华为开发了大量引领尖端的技术,在市场上攫取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只要善于从华大这样的优秀企办大学身上学习其办学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实践经验,企业有了人才的依托和支柱,就有了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经过肤浅的思考,笔者认为华为大学非常优秀并值得借鉴的办学理念,首先是把好学员入口关,坚持选拔制,采取“以战代训、训战结合”的方法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其次是打造最为严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体系。最后是“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发展好企业内部的兼职教师团队,为成功经验的传承拓开一条通道。企业面对产业兴替的浪潮冲击,最为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做好人才战略储备。有了人,换言之,有了拥有清醒而睿智头脑的人才团队,就有了企业发展战略布局的技术支撑。只要企业发展的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战略清晰并能够落地,就做好了针对未来的战役蓄能,就有可能打赢未来转型发展的硬仗,就能够让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得以延续。
(作者为陕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