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总工会工作侧记
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辖区面积2.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万人,在职职工1.5万余人。作为基层工会,如何打通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工会作为“娘家人”的存在,成了西一路街道总工会一直努力的方向。
“三个登记三个清楚”促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4月11日,西一路街道总工会工作人员谢琨将上个月兴盛社区举办的手工编织课照片上传到“西一路工会服务平台”里。毛线编织的精美披肩、椅垫引得群里热烈讨论。“谢老师,学毛线编织也是免费的啊,咱工会的活动还真是多种多样。”说这话的正是辖区某国际酒店的负责人。
今年2月,该酒店负责人主动找到谢琨希望可以建会。“之前就听你们介绍过建会的好处,但总觉得有些麻烦,后来跟不少企业聊过,觉得咱们工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免费技能培训和困难职工救助,就来看看我们建会需要什么手续。”从“要我建”到“我要建”,在该街道辖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要求建会。“我们要通过不间断地、有效服务,让企业看到建会的好处,这样才会认同工会的价值。”西一路街道总工会副主席何小艳说。
为了将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街道总工会提出“三个登记、三个清楚”的目标和要求,即登记企业经营情况、登记建会企业情况、登记企业未建会情况,以达到建会企业经营状况清楚、未建会企业数量清楚、企业未建会原因清楚。工会干部针对未建会的企业采取上门服务,讲解建会的好处,排除他们心中的困扰。截至目前建立工会组织518个,涵盖单位1393家,会员17981人。
叫响“有困难找工会 有需求找工会”
提起工会,职工秦玉华绝对会竖起大拇指。去年5月,秦玉华在工作中不慎从高处摔伤,经医院检查颅骨、锁骨等多处骨折。不懂如何维权的他来到街道总工会寻求帮助。
为了维护秦玉华的合法权益,街道总工会联合街道司法所共同解决秦玉华劳务受伤事宜。经调解,单位一次性给付秦玉华后续手术费、营养费、误工费一万八千元。秦玉华说:“我就是个普通打工的,没想到工会还会对我的事这么上心,真的很感谢。”
除了及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街道总工会还将工会品牌服务——“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落到实处。去年共组织下岗失业人员200余人参加省市区招聘会2场次,自行组织招聘会10场次,累计帮助83人实现再就业。筹集资金6万余元,为困难保洁员、高温作业职工、农民工送去降温品500余份。为地区31名困难职工子女,申请助学金8万余元。另外先后在兴盛、兴乐、西三路社区成立了3个职工服务点,设立法律政策咨询(信访)办公室,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办公室,法律援助、困难救助办公室和劳动争议调解厅,向下延伸了服务职能。
创新活动载体 服务职工“零距离”
“最近的工作重点是与辖区一家餐饮、服饰、修脚店联系,希望他们可以成为新城区总工会普惠制爱心企业。要保证这个工作不走过场,参加的企业都是职工需要的,真正给我们职工带来福利。”何小艳告诉记者。
为了能更好服务职工,西一路街道总工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微信平台,成立了西一路街道总工会“工会佳缘”,让每个企业的管理员将各自单位的单身男女邀请入群,为单身男女搭建交友平台。另外,“庆三八”观影、“女职工素质大讲堂”、“健步走”、“趣味运动会”、“乒羽比赛”……西一路街道总工会保证月月有活动,提高了职工参与热情,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工会凝聚力。
就这样,西一路街道总工会把做职工身边的“娘家人”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先后被西安市总授予“六好”街道(乡镇)工会,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标准化示范乡镇(街道)工会”荣誉称号,被全总授予“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