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人生
读了路遥的《人生》,难免会把它和《平凡的世界》相比较。
它没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长,里面的曲折,却更加明显。像是驾着小舟,荡在湍急的河流中。这个旅程平平仄仄,让自己的心情在整本书中,挥洒的淋漓尽致。若有什么遗憾留在书里,怕是高加林在情感之间选择,刻画的还不够。或许是我误了路遥的意思,他也许并不想让人如此痛恨高加林,所以才在笔下,让他轻松一点。但对他的愤恨,似乎是无法磨灭的。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觉得矛盾的地方。
不过这个世界也的确是矛盾的,扪心自问,若真的自己处在高加林的位置,是不是也会走上相同的道路。
抛开感情不谈,书中若有什么叫人去敬佩的,那便是巧珍所表达出来的坚强和豁达,她并没有按照我想象的轮廓发展下去。即使在遭遇高加林的背叛时,也没有溺在失去里面,日日痛哭流涕,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巧珍没有文化,日日面对这贫瘠的土地。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拥有高出旁人的领悟力。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让我们看到了,意志和文化程度之间,并不是成为一个正比。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农村的环境长大,让她明白关于得到和失去的真谛,让她明白凡事不能苛求,也没有绝对。而高加林缺少的,恰恰是这种豁达,或者说,是他自己的“野心”促使他失去了这种豁达的心性。
霓虹闪烁的都市,让高加林产生无限地憧憬和向往,拥有了向往,便努力地走向自己憧憬中的生活。这样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并不能对他的所作所为给予太多苛责。他只是缺少面对自己选择的后果的勇气。
放弃巧珍虽然会难过心疼,但也是告别他所厌恶的的农民生活的第一步;接受亚萍意味自己将接近所憧憬的生活。所以,我并不能像上帝那般对他说,巧珍或亚萍哪个是正确哪个是错误。这些全凭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个性决定了这一切。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那么他骨子里的不安分,终究会在某一天爆发,因为他一直以来的学习,让他明白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无趣。他需要让自己日渐蓬勃的心,有一个适合的容器。而这个容器,就是他一心向往的都市。他想要让自己可以在一个丰富的世界里飞翔。他希望自己可以高瞻远瞩,拥有一个心理上充实的生活。而亚萍恰恰是一个跳板,可以让他接近自己憧憬的生活。
而仅凭这一切,我们不能将高加林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般,人生。这本就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人生本来就是无数的选择和矛盾,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接受和承担结果。《人生》这本书只是一个缩影。将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串联在一起。让我们明白一切关于人生选择的命题。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想,《人生》这本书,教会了我关于选择的事情。我相信,很多事情,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面目会变得比平常狰狞。而我们需要的,就是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并且征服它。
我们不一定需要去做一个王者,但我们需要做一个强者。
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拿出冷静和宏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三思而后行。“三思”耽误的时间,会在正确的路上弥补回来。
路上总是阳光和阴雨不断。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好好欣赏一下,雨中的风景,是什么样子。 □刘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