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26日
综合新闻
02

“我一辈子的亲人!”

——西安交大二附院工会干部王建扶贫小记

(上接一版)

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资源优势

在推进水坪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发挥单位的资源优势做好医疗健康扶贫,是王建和他的队友工作上的另—个突出亮点。

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党委的支持下,创建了以交大二院为依托,与平利县中医院、洛河镇卫生院结对子的三级分诊医疗,形成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危重病人由交大二院派专家团队或转入交大二院治疗的工作模式。目前,王建所在单位在为县、镇医院提供骨干医师培训的同时,还为两家医院捐助大型设备腔镜诊疗设备和超声诊断设备等价值270万元。

为了提升水坪村群众的健康水平,西安交大二附院还组成了多专业学科专家医疗队,先后7次到该村进行巡回诊疗。三组贫困户吴祖明身患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大小便失禁,丧失劳动力,家中四人仅靠妻子打工度日,生活十分困难,王建及时进行协调,患者在治疗中仅仅花费了3000元的医疗费。现在身体恢复良好的吴祖明,不仅全家即将搬进安置的新房,而且还开始发展了多项经济产业。

洛河镇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吴远军说:“平时入户工作中,王书记随身都带着血压器、血糖仪、体温计等,方便随时为群众检查身体,让群众对疾病做到了早预防,早治疗。”

在医疗健康扶贫之外,王建针对全村贫困户中的28名子女在校生活困难的实际,按照每名小学生每年1000元、每名初中生每年1250元、每名高中生每年2500元的资助标准,为其寻找了多位爱心人士,今年初全部资助到位,择机将分别进行“连挂”帮扶。对村里贫困户子女上考上大学者,交大二附院承诺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已有两位学生获得资助。

完全融入成为了大家庭的一员

在水坪村的群众心目中,王建还是一位大好人。

贫因户陈华哲深夜凌晨一点下山途中摔伤,村民杨飞深夜零点大出血,王建闻讯迅速行动,用自己掌握的医疗技术给予了及时救治;贫困户钱宗秀肚子疼痛半个月,吃药无效果,经诊查,怀疑所患肠梗阻,王建联系入住县中医院,得到及时治疗。83岁的五保户王家栋患病,耳朵流脓已影响到大脑,王建及时背老人下山送至镇卫生院治疗。

“做这谢好事,如果说一次两次还可能让人感到是作秀,但他长期坚持了下来,那就是一种崇高精神的体现。”提及王建,洛河镇人大主席陈平川说,“过去以为他们这些城里人不能吃苦,只是来村里玩上几天,打个幌子就回去了,没有想到他们还是真心帮扶。”

记者在王建的工作日志中看到,他从2016年4月26日进村,截至2017年4月7日,实际驻村313天,期间只回过4次家。最让当地干部群众感动的是,驻村期间,他的妻子因身体不好几次晕倒,他都没有顾上回去看望;去年他的一条腿骨折受伤,戴着支架的时候还坚持在山路上行走,入户做群众工作。

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他总是以“咱们村”起头,他完全成为了水坪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他也把群众真正当作了亲人,村里群众过60岁生日时,他会送上一碗自己亲手做得长寿面。

在当地人眼里,他尽力尽心为群众办实事,为村里谋发展,但是生活上却尽量不给群众添麻烦,从入住村里的第一天起,他就和队友自己做饭吃。走进王建和队友所住的民居内,记者看到装有生菜的三只碗,因为临时停电还摆放在案板上。“别看这里条件简陋,可是接待了好多客人,从县委书记到县上各布局的干部,只要来多村里的,都吃过我做得馒头夹辣子和面条。”王建说。 本报记者 杨志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