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故乡的春天
□周虎子
四季轮回,故乡的春天又来了,依然是草绿花开,一派盎然,不必想田野里年年如此花红柳绿。
故乡正在这个时代里改变着状态与颜色。
先是村子的撤并,名称变了,我不知道如何称谓,叫原先的名字不妥,叫新名却是几个村子共用的。
再是故乡的作物变了,早先的桃林、杏园、桑树坡、梨林、苹果林都挖得所剩无几,仅有祖先的柿树因栽在田坎之上不占耕,仍留存着。传统的谷子、糜子、高粱和杂豆等如今也少有耕种了,田地里多为小麦这种主粮和自食的蔬菜瓜果。作物品种在减少,村人不再对种粮过分看重了。
同时故乡的人也变少了。多数人去打工后,村中仅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且这些年里老人们相继辞世和新生小孩出生,村子熟悉的面孔也不多了。
故乡的诸多方面都在变化,包括这春天的气息。广阔天地间忽然空旷了,颜色似乎也单调,趋向了平静。所以不宜夸说故乡是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不再是那百花争艳、招蜂引蝶的田园。当城里的人们在春天里走向油菜花海,走向牡丹园时,我想春天的故乡也有这些了,只是数量小没成规模而已。如今,已经有民营企业进村转包村人的土地,听说要搞特色种植,想必不是经济作物便是观赏植物吧。也许会让故乡春天的颜色多些色彩。
春天的故乡依然是麦苗青青油菜花黄,但如今已成了城与镇之间的过渡区域,村人也在城镇化的时代里农工转换着。年轻人出了故乡便淹没在城市的人海中,小孩子也仅是暂时成长在故乡,老人们能守多少年呢?故乡里不会没有人烟的,只是稀少而已。如同这故乡的春天依然是绿色的,只是花色少了。
故乡远离都市,几十年来依旧保持着农耕文明,在人们奔小康的岁月里,眼光已经向外探索,步子也往城市挪移。观念里虽还有着农村人的保守却也与时俱进着,唯有故乡的四季如昔,但这景色的细微之处和景中的人已物是人非,连心思也不再似从前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对个人而言,风景的美丽与否并不重要,哪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哪里就最美丽。可故乡的亲人已经越来越少,多数都奔进城里谋生活,这故乡的春天也就单调了。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故乡是何状况,土地开始流转,小村也在撤并,产业正在调整,人口也在迁徙,老代农民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故乡的年轻人也相继成为产业工人离开村子,故乡会是消逝的村庄吗?且行且观察。故乡在乾陵北坡,据说已划入大遗址规划范围。也许未来,故乡的春天将是另一派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