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10日
百味·国际
04

匠人匠心

□秦延安

在街头,看到一位修伞的师傅,一捆伞骨、一把尖嘴钳、几缕铁丝,一针一线,便让那些损坏的雨伞,在他的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种固定的摊点,相比昔日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来说,是一种进步和提高。在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过日子的年代,这些手艺人不仅是缔造者,更是修葺补旧的完善者。在旧日的乡村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推车挑担的手艺人。他们凭着一腔热忱,在服务村民的劳动中,赢得了养家糊口的生计。“磨剪子嘞,戗菜刀”,“缠簸箕,缠笸篮”,“修风箱,补锅嘞”,那些拖腔带调、高高低低的吆喝声,如扩音喇叭般无孔不入,吸引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家里的剪子、菜刀、簸箕、笸篮等。只要接了第一单生意,便会有更多村民陆续过来。因为经常走街串巷,村民们基本熟识这些手艺人。为了获得村民们的信任,有些手艺人甚至当天不收钱,让村民们先使用,下次来再给钱。凭着精湛的技艺,手艺人获得了四乡八邻的称赞。

有手艺什么时候都不会饿死。学手艺是乡人为孩子谋生的首选。旧时,许多没有继续读书的少年,便很早出去当学徒。不管学什么,都是为了未来有饭吃,有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技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要想出师,成为某一领域的状元,却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千般努力,还要有恒心和钻研的精神。

因为秉承技艺的传承,这些手艺人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所以他们有了一个总的称谓——匠人。根据从事的工种不同,匠人又有画匠、铁匠、泥瓦匠、木匠、剃头匠等。因为是能工巧匠,因为独具匠心,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这些匠人都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他们,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着中国智慧。西安小雁塔历经两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山西应县木塔遭受千年雷电仍无恙,南京无梁殿不用一根木头盖起五间大殿……这些传世工程,不仅承载着古代工匠的精工之美,而且还隐藏着无尽的技艺奥妙。即使今天,仍有一些技艺让我们望尘莫及。

快节奏的工业时代、高品尚的生活追求,迫使每一个人前进,匠人自然也不例外。昔日的补锅匠可以修理高压锅、电饭煲,剃头匠也开起了美发店……而有些技艺,随着器物的淘汰,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修风箱、缠簸箕。而匠心,也早已走出传统手工匠的范畴,成为各个领域里追求专业和极致的代名词。

“世界再嘈杂,匠心需沉静”。今天,匠人已不是狭隘的手工业者,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除了拥有精湛的手艺之外,更重要的是敬业、严格、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