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22日
综合新闻
02

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

——中铁七局三公司“家文化”的故事(上)

(上接一版)

当徐万瑜在发布会上向所有参会职工宣布完“家文化”的内涵时,掌声经久不息。

“家文化”的企业文化体系被简称为“14511”。即:由理念、行为、形象构成“家文化”的一个系统;由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效益文化、廉洁文化构成“家文化”的四大支柱;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宣贯体系、保障体系、激励体系构成“家文化”的五大体系;由基本守则、职业道德、日常行为构成一本员工手册,由记录、分析、整改构成一个数据库。公司先是统一企业形象标识系统,设计制定了企业“家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刊印《家文化手册》和《家文化系统纲目》,全面规划了“家文化”建设的理念、视觉、行为和标准。

“‘家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在‘家文化’建设过程中就一定要贴近员工、贴近企业、贴近社会,要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到每个员工。”徐万瑜告诉记者,在“家文化”的指引下,公司制定了“项目驻地园林化、办公环境标准化、员工宿舍公寓化”的项目建设标准,确保一线员工“安心工作、快乐生活”;成立了“家文化”爱心工作室,员工家里婚丧嫁娶或突发事件全由公司包揽,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为了让公司走出“队伍不稳、效益滑坡、管理粗放”的现状,营造一种“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和衷共济的气场,打造一支优秀团队。公司以“团结千钧力、家和万事兴”的“家文化”实质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要求两级领导班子成员“遵家规、守家训、铭家戒”、念好“家事三字经”,讲团结、善学习,重科学,树立“不团结就没有力量、不学习就没有方向、决策失误就是犯罪”的理念,通过强化学习达到了学习型领导班子的标准,强化交流实现了领导班子“和合共建”的团结氛围。

公司用“以德选人、以才用人”的人才理念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家庭大舞台、尽职皆人才”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为员工提供了宽广的成才平台。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用好在岗的、留住有用的、引进急需的,充分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民工在公司的作用日益凸显。公司以“五同管理”理念,抓好劳务工队伍建设。始终把农民工兄弟当成企业大家庭的一员来对待,实行“同生产、同管理、同生活、同培训、同保障”。并把劳务工个人技能素质提升作为提高标准化水平的前提,坚持通过达标考核和“推先评优”来培训、发掘优秀劳务人员。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老国企如何适应新市场,创出新机制,走出扭亏解困的新路子,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管理团队秉承“有责任先当、有困难先上”的“家文化”理念,带头提升全员“国有企业大有可为”的信心,坚持“科学规划、改革创新”的道路,用“家文化”理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公司在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竞争优缺点,出台“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一年转变观念,二年走出低谷,三年实现双赢。力争消灭亏损项目,打造七局龙头企业”的奋斗目标。具体从企业资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质量创优、科研开发、人才储备、基地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做法。

起死回生扭亏为赢

“家文化”施行一年后,公司慢慢有了起色,企业有了生气,职工陆陆续续回来上班。

2008年底,杨韶林的泡馍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突然接到公司要求回去上班的通知。杨韶林对此犹豫不决。时任公司总经理何江三番五次给他打电话,见不起作用,就亲自到杨韶林的家里去叫。用杨韶林的话说也算是“三顾茅庐”。为了不驳领导面子,杨韶林决定回去应付几天再离开。

此时在“家文化”的引领下,公司关心职工生活、举办青年职工联谊会,解决单身职工的婚恋问题,改善员工住房条件,给职工购买企业年金,并将公积金提高到12%……

2009年1月8日,杨韶林回来了,他被安排在西安地铁1号线项目部,一种全新的变化,让杨韶林既惊讶又惊喜,大家不再是以前疲沓、无精打采而是“跑步进场”,职工的精气神全都被提了起来。杨韶林突然有一种落伍的感觉。

人心齐,泰山移。2007年到2009年,公司的经营开发额和产值两项指标双双突破16亿元,划出了一道明显的上扬曲线,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公司总经理谢宝琎难掩激动的情绪,“‘家文化’真正把员工的心和企业的事紧紧拧在了一起,真正达到了文化力产生凝聚力促进生产力的文化引领作用,让职工和企业实现了共赢!”

现实的感召,让杨韶林决定彻底回来上班。他和妻子商量不再经营泡馍馆,妻子和家人无法理解他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竟要回去拿千元的工资?家人给他做工作让他辞职,媳妇和他大吵大闹。杨韶林说,企业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他看到了希望。在杨韶林的坚持下,泡馍馆最后转让给了他的同学。

2010年,“家文化”施行三年,该公司经营开发额达26亿元,产值接近50亿元;2015年就双双突破50亿元,2016年更是逆势上扬,至今,公司累计完成营业额300多亿元,累计利润接近9亿元,员工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率增长。“家文化”的一系列举措让企业发展壮大,让员工安下了心,扎住了根。 本报记者 毛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