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电网建设的排头兵
个不高,体格瘦,不善言语,肤色黝黑略显憨厚,一身蓝色的工装让他平添了一份严谨和认真……这是“电网建设铁人”李小军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五分司的一名施工班长,李小军从业19年间搭建的条条“银龙”贯穿了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他用智慧与创新奋战在电压等级最高的昌吉一古泉输电工程,实现着“精品工程”的目标。2017年,他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
厚积而薄发
2008年,全国第一条±800千伏云广输变电工程正式启动,陕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在公司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程项目部。
这给了李小军一个机会。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小军,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及过硬的施工技术,成为工程项目技术员。
“全新的电压等级,全新的施工工艺,全新的施工方法,对任何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李小军回忆。面对压力,李小军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股拼劲,一头扎进了技术攻关当中,经常到凌晨时分还在查阅技术文件、施工图纸、理论资料。
在通晓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深入施工现场对所掌握施工方法及工艺进行实践,遇到问题及时与现场人员分析、讨论,时常为了解决困难而废寝忘食。
厚积而薄发,在李小军的努力下,该工程顺利建成并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还好,没有辜负公司领导对我的期盼。”李小军说。
挑战5000米海拔新高
全段无电,沿线海拔最高5000米,平均海拔4500米,高山、峻岭、山地达百分之百,是陕西送变电公司建司以来最艰苦,挑战体能极限的高海拔输电工程……2014年,当川藏联网集结号吹响时,李小军又按奈不住心中那团烈火,主动向公司递交请愿书,参与到这项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当中。
初到藏区,严重的高原反应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折磨”着他,而他仅经过短短几天休养,便适应并投入到临建材料站、搭建运输索道工作中。在强烈的紫外线炙烤下,李小军带领大家在短短三天内便完成了5000平方米的材料站建设,而他面部却蜕掉了一层皮。大家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等忙完这几天”。
“每基塔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都影响着货运索道的规划,马虎不得!”李小军说。他徒步踏遍了全线251基塔位,即使个别塔位海拔在5000米以上,也没有放过。通过全线勘察,他规划了73条标准化货运索道来保障施工材料运输,为工程按期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哪里缺材料哪里少工具,小到一个螺栓、扳手,他都了如指掌……在李小军的严抓细管之下,川藏联网工程最终按期投运,并实现零缺陷移交,获得了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一致好评。
奋战1100千伏电压等级新高
2016年,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线路最长、输电容量最大的线路工程±1100kV昌吉一古泉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开工,李小军被陕送公司抽调至该工程担任项目副经理,全面主持项目部施工生产工作。
面对新的电压等级、新的技术要求,他白天认真把好图纸会审、测量复核、试验、材料、工艺工序和监控关,深入现场对施工质量、工艺工序进行检查。晚上他加班加点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李小军严格按照样板引路、试点先行要求,不断强化工程管理本质安全、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带领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目前该工程已进入铁塔转序阶段,在陕西段施工进度中处于领先地位。
李小军从海拔最高的川藏联网工程奋战至电压等级最高的昌吉-古泉工程,用经得起考验的技术和智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身边同事称为“从最高走向最高的电网建设铁人”。
□本报记者 王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