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25日
综合新闻
02

众创平台兼并重组潮愈演愈烈

行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以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培育创新企业“温床”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繁荣背后,众创平台兼并重组潮愈演愈烈。业内专家表示,创业孵化行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未来健康发展仍需在标准和体系上下功夫。

爆发

我国孵化器规模居世界首位

自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我国诞生以来,中国孵化器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的众创空间有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3255家,企业加速器有400余家,三者累计近8000家,共同形成接递有序的创业服务生态。尤其是近三年间,全国新建成孵化器1787家,占到30年孵化器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悉,截止到2016年底,纳入火炬计划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服务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拥有各类有效知识产权22.3万项,累计培育上市、挂牌企业1800余家,实现了创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

洗牌

兼并重组潮愈演愈烈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3月21日,北京无界空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万柳朔在融资及新业务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全资收购“富空间”已完成。据悉,刚刚获得由信中利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的无界空间,未来将在快速推出更精品化的门店,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上线新业务“WStudio”,借此布局移动办公。无独有偶,4月26日,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共同宣布,双方已正式签署战略合并框架协议。

随着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众创空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一些企业通过融资、合作、战略入股的方式来实现扩张,试图占据有利的市场份额。不过,在万柳朔看来,未来联合办公行业发展将进一步升级,市场化竞争将使行业准入门槛大大提高,优胜劣汰、抱团取暖的现象会频频发生。

发展

相关标准和体系仍待完善

对于众创平台的趋势,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专业孵化器,一般背后有专业资源,有投资人操纵,比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它只做人工智能领域(以前只做互联网科技);第二种是垂直性孵化器,一般只做一两个领域,比如杭州的贝壳社,专门做生物医疗;第三种则是连锁店式的泛行业孵化器,一般社区式行业较杂,比如中国的优客工场和美国的Wework。

事实上,不论是过去的普通众创平台,还是科技部此前推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未来健康发展仍需在标准和体系上下功夫。据悉,由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拟制的众创空间标准,在此前形成的框架中,“入库标准”将成为是否是一个众创空间的标准;“示范标准”是一个众创空间是否能成为具有全国性示范效应,能否进行国家备案的判定标准;“服务标准”是火炬中心希望推广一个可供众创空间学习和参考的标准。 (钟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