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李”的家风
李一若
“大门李”是我老公那个大家庭的族名,2015年5月份我正式加入了这个大家庭,而今天我想说的就是我这个新媳妇进入这个传统家庭之后,在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小事。
要说“大门李”家在铜川市陈炉古镇还是小有名气的,这个大家族以孝“出名”,这家的子孙孝敬老人赢得了当地人称赞。加之太爷爷那辈时家里是地主,非常有钱,房子盖得气派,在镇上也是数一数二,娶的太奶奶也是大家闺秀,举止谈吐温文尔雅,可以用“贤良淑德”四个字来形容。太爷爷有四个儿子、二个女儿。随着时光流转,沉淀出了许多优良传统。
算了算,我嫁到“大门李”家也有两年的时间,在遇到决定家庭大事时或是碰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时,我的婆婆总会帮助我去慢慢了解“大门李”的家风,并要求我作一名合格的李家媳妇。说实话,其实刚开始时我认为自己从结婚的那天起,就已经结束了在娘家的那“随心所欲”的潇洒日子,从此要开始被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矩”束缚着,实则不然。要说“传统”,婆婆也是从一个小女人慢慢熬成婆婆这个角色,曾经作为儿媳妇的她有许多生活经验。我的婆婆是一个善解人意、与时俱进的人,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前卫的思想观念,因此我们聊天话题会有很多,两个人出去逛街时经常被很多人误以为母女。
进家门的第一天,老公告诉我婆婆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不该做的事和不能说的话如果做了或说了,后果恐怕难以想象。听到这番话时我内心除了忐忑就剩担忧了,不由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一位非常严厉的人。如今要和另一位格外“严厉”的婆婆相处在同一屋檐下,自己是个直性子,不懂说话的技巧,万一两人发生冲突呢?
当时老公特别夸张地告诉我,在家尽量不要说话,多干活,就能讨婆婆喜欢,其实第一次见到这个未来的婆婆时,我便发现老公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不过我还是决定小心翼翼地保持与婆婆之间距离,不过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刻意逃避就能避免它发生的,一起生活难免有磕磕绊绊。但事实证明,我的婆婆没有老公说的那样,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耐心教导我。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照镜子,被细心的婆婆看到后,她笑了笑对我说:“孩子,若有诗书藏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她一直告诉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婆婆是会计科班出身,恰巧我也从事财务工作,茶余饭后还会一起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时二人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还会很激烈地讨论着。婆婆鼓励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正因她不断的鼓励,今年我报了会计初级资格考试。
婆婆说自己从小身体就不太好,经常生病,现在又是高血压,她特别注意全家人的日常饮食和身体锻炼。她坚持每天晨练已有十多年,为了让我和老公安心工作,公婆两人便担起了照顾我家小公主的重任。虽然锻炼时间不能自主支配了,可一抽空,她都会扭扭腰、拉拉腿、拍拍手做些简单的运动。老公从小身材就瘦,不过身体素质还不错,就是不论怎么吃他都不会发胖。直至今天,婆婆还会自责自己当年一心忙于工作,没照顾好儿子,所以经常会教育我们要注重养生和运动,她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除了要多读书和多运动这两条家风,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重“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次晚饭后,婆婆给我们讲了一则“亲汤尝药”的故事,内容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文明于天下,侍奉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都会亲口尝过后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他在位的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其实婆婆意在告诉我和老公,一个人如果连孝敬长辈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何谈去成就多大的事业。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其实“大门李”家族的家风还有很多,从生活习惯、举止投足、接人待物到做人要以诚为本、尊老爱幼,说话要一诺千金、处事要得体大方等等,这些都是李家的家风。婆婆的言传身教让我不断成长,我想等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要把这些好的家风讲给她听,把这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彬长矿业)
晒·家风 亮·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