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21日
百味·国际
04

唱歌的门卫

□秦德龙

门卫老高喜欢唱歌。每天,只要他当班,准能听见他那雄浑的男中音:“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

听他唱歌,我们都会受到鼓舞,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全天的工作。

下班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老高的歌声:“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当然,也有老高不唱歌的时候。这时候,他会立在门口,笑眯眯地同每一个进来出去的人打招呼或聊上一两句。不过,多数时候,他伏在桌上看报。他的眼睛没闲着,嘴巴也没闲着,轻声哼唱着谁都能听懂的旋律。

老高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快乐,而且,热爱生活。

看他那身打扮吧,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皮鞋锃亮,像个文艺工作者。一名门卫,有必要打扮得这么庄重吗?但是,我们不能问他。怎么问呢?难道门卫就不该打扮入时吗?

说是门卫,不但要看大门,要发报纸,还要照管寄放在大厅里的东西,包括过节发的福利,老高一个人,将各种杂事做得漂漂亮亮的。

说实在的,老高来当门卫,真有些屈才了。有一天,我问老高:“您从前是搞文艺的吧?”

“哪里呀,我就是喜欢唱歌。”

“业余歌手?您唱歌真好听。”

“承蒙夸奖!”

“大合唱,您参加吗?”

“那都是从前了。好汉不提当年勇了。”

“听了您的歌声,真受鼓舞。谢谢您,用歌声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

“真的吗?”老高兴奋起来,从抽斗里摸出一本歌谱。我随手翻了翻,都是从前那种激情饱满的老歌。现在,这样的老歌不多见了,大多是软绵绵的曲调。

老高又摸出一本《青年歌声》让我看。老高说:“这上面都是新歌!我要学会唱新歌。不然的话,听众们就会觉得没意思,不来劲。”

我呵呵地笑了起来。

老高说得对。他唱的那些老歌,也许只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才喜欢。

但没想到,有好几天没见到老高了。一打听,才知道他住院了。什么病?抑郁症!

老高怎么会得抑郁症?我怎么都不敢相信。他是个快乐的人呀,抑郁什么呢?

我决定去医院看看老高。

老高正在病榻上看书。

“看什么书呢?这么认真。”我笑道。

老高一看是我,开口说:“《青年歌声》啊。你说,我怎么就学不会现代流行歌曲呢?”

“您还是爱唱歌。”我不由得赞佩道。

老高叹了口气:“和你实说吧,我心里孤独才唱歌的!你不知道,门卫的工作,多么孤独!”

我“哦”了一声,像不认识似的打量着老高。

“看着你们天天高高兴兴地上班,我心里抑郁呀!”

“您不也在上班吗?您为我们看守大门。”

“问题就在这里。你们体面地上班,我为了你们的体面而看守大门。”说着,老高深情而忧郁地唱了起来:“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我知道,老高是随意吟唱的,但是还是随着他哼了起来。这支1998年抗洪救灾最受欢迎的歌曲,至今仍动人心魄。

老高的神色很认真,不断地指出我唱跑了调,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我故作谦虚地说:“水往低处走,我是一滴水哦。”

老高似有所悟,沉思片刻说:“其实,我们都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融入大海,就是波浪;滴入尘埃,顷刻皆无!”

我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老高。许久,我才说出一些安慰他的话来。

老高出院后,再没到我们单位看大门。听说,他每天乘公共汽车周游我们这个城市,从这头坐到那头,一天好几趟。而且,他还情不自禁地在车上唱歌,感染着许多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