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刚:炼钢炉前百炼成钢
今年36岁的成小刚,性格有些腼腆,总是给人一种憨厚、踏实的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却在炼钢工这个普通的岗位上成就出了一份并不普通的成绩,在2016年举办的“鞍钢杯”第八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成小刚作为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唯一的一名参赛选手,一路过关斩将,在61家钢铁企业的59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今年陕煤集团授予成小刚“最美员工(敬业奉献类)”称号。
干—行就得爱—行
添加废钢、铁水入炉、下枪吹炼、提枪倒炉、出钢……这一连串“炉前工夫”,成小刚已经说不清楚自己这些年重复了多少遍,但他知道,无论再过多久,他依然会坚守在转炉炉前,为钟爱的炼钢事业奉献他无悔的青春。他常说:“既然选择了就一定会坚持下去,从事了这个行业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炉内炼钢、炉外炼人’,我不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炼好每一炉钢水,更要炼就自己钢铁般的品格。”
目测钢水倒炉温度是炼钢最关键的技术,炼钢过程中出钢温度需控制在1650摄氏度左右,而倒炉温度判断误差不能超过7摄氏度。为了练就专业的“慧眼”、提高自己炉前观察的判断能力,成小刚在生产时一炉接一炉地盯,学习根据炉内反应情况判断温度。1650多摄氏度的钢水十分刺眼,一炉下来,眼睛就被刺得生疼,可他硬是一盯就是连着好几炉,每天的眼睛都是又红又肿,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他目测炉温误差从不超过5摄氏度。
强将手下无弱兵
“我带的班人员结构最不稳定,变化最多,不是我时常被调班就是我们班的人被调换,培养成熟一个就被抽走一个。”
虽然不善言辞,但在带人方面成小刚却头头是道,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让徒弟去思考、去领会,从而慢慢地悟出其中的内涵和要领。他坦言,作为一名操作技术人员,绝不能做了师傅后就动口不动手,整天“听汇报”,一定要亲手示范,掌握实际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现场。
为了让年轻员工早点脱颖而出,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工作心得笔记供徒弟学习,把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个成员,并通过工作实践和岗位练兵、硬压担子的方式激发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的炼钢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如今,他精心培养出的徒弟在工段里比比皆是,且都已成为了岗位上的技术骨干,炼钢7个炉长中,有3个是经成小刚培养成长起来的,在独挑大梁的路上徒弟们和他们的师傅一样成绩不凡。
提质增效他有方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节能降耗,作为一炉之长,成小刚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在成本核算中,成小刚精打细算,认真记下温度、碱度、各种物料消耗的数据,并在生产冶炼的过程中进行调整,选择最佳配比,根据成本信息调整班组工作,发现当班出现生产问题,马上调整生产方案,及时纠正。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组织员工对当班的生产节奏、工艺指标、操作要领、钢水质量、钢包温控等进行再分析,对问题进行及时总结以避免重复发生。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事业部的各项降耗攻关活动,如降低合金消耗攻关、降低石灰消耗攻关等。在降低石灰消耗攻关中,他采取了优化装入制度、推行留渣操作、减少补吹次数、规范炉前操作、严格考核等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降耗有力,他带领的班组2016年至今钢水合格率100%;钢铁料消耗指标累计达到1030.32kg/t,综合指标取得了连续六个月第一的好成绩。
事业部领导说:“哪个班最难带,只要让成小刚去带,指标再差、问题再多,总能起死回生并一跃成为先进班组。”
转炉工段主任说:“成小刚虽不善言辞,内向腼腆,但勤动脑、爱钻研,没有他干不好的事。”
同事们说:“成小刚不但是我们敬佩的能手,更是一位倾囊相助的好老师。”
成小刚说:“作为一名炼钢工,炼好每一炉钢是我的责任。”
这,就是成小刚,一名普通的炼钢工,用飞舞的钢花、火红的钢水为自己的青春书写着绚丽的色彩,在人生的路上百炼成钢。 (杨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