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围城 多给女人一些赞 无可复制的夏 西安城墙掠影 夜市漫谈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08

围城

黄梅

我小时候生活在淮南的乡下,那时候特别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因为城里好吃的东西多,且不用干很重的农活。我10岁的时候第一次进县城,背了十几斤黄豆去卖,一个喂老母猪的中年人以每斤3毛3的价格买了我的黄豆,我用卖黄豆的钱买了一本书,其余的都买吃的了,最后坐在卖油条的摊边不走了,和卖油条的老头边吃边聊,一直到太阳变红才返回。上大学时算是进了城,在城里生活了四年,自己感觉还是不属于城市,有一个家住本城的漂亮学妹喜欢我,希望我能留在城里,最终我没能留下。

我被分配到陕北的一所矿区工作,矿区在大山深处,一条长长的小河绕山流过,那里冬暖夏凉,冬天的时候,有坑口电厂送来的暖气,室内温暖如春。夏季的夜晚十分迷人,清风拂面,抬头细数天上的星星,一切都那么清爽宜人。一到三月,满山的桃花竟相开放,象是下了一层雪。随后,群山变绿,层峦叠嶂,此起彼伏,生机勃发。秋天最是美丽,漫山红叶,五彩纷呈,十分壮观。真是夏有凉风冬有雪,春有山花秋有月,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在矿区生活久了,爱上了那山那水那人,也打消了进城的念头。后来妻子调到西安工作,夫妻两地分居13年,一个月能见一次面,像走亲戚一样,分别时还依依不舍,我又萌生了进城团聚的念头。

今年6月,由于工作变动,我到了省城西安,天命之年终于做了城里人,算是圆了进城梦。可是好景不长,一向温柔的妻子一改往日的表情,不停地在我面前唠叨,什么不要抽烟啦!不要喝酒啦!不要嗑瓜子啦!不要吃咸的、油腻的、辛辣的。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听得我烦不胜烦,我只能静静地听着,否则,便会引起冲突。以前我也抽烟、喝酒,老婆没太管过,现在进城了,管的就严了。还有比老婆的唠叨更严重的,就是西安的夏天真热,最热的时候,气温连续多天超过40度,熊熊的烈日无情地烤着,水泥地反射的热量,掀起层层热浪,上烤下蒸,在户外呆上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有人说,人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又有人说,人和扇贝之间就差一粒大蒜。呆在房子里,必须开空调,开了空调,又很不舒服。我在淮南农村生活的时候,夏天也热,但总有雨水送来清凉,梅雨季节,阴雨天能持续一个多月;在陕北生活的时候,夏季白天有时也会热,但一到晚上就是凉爽的。西安是干热,几乎是天天都热,夜以继日,让人快要融化在这空气里。一个周末的晚上,我给同事老仝打电话,打听在西安附近哪里可以避暑。老仝说,你开车出城,沿着西沣公路往山上走,一直开到秦岭顶,那里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气温只有二十多度,然后经广货街往南走,看到有“蒿沟”的路牌,往西拐,1小时就能到朱雀森林公园,那里也凉快。周六早上,我沿西沣公路往南走,一路上进山的车特别多,清一色的陕A牌照,走了两个多小时,感觉快到山顶了,就开始堵车了,交警在路边维持秩序,给停在路边的车子贴“条子”,过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也有交警执法。好不容易来到秦岭顶,这里确实凉爽,太阳也变得温和起来,户外的气温只有27度,停车场停满了车,下车的人们都挤在路边的树荫下乘凉,由于无法停车只能往前开,到了广货街,这里已属于宁陕县的一个小镇,镇子不大,街边都是小饭馆,点了我爱吃的米饭和腊肉。同属陕西,一山之间,饮食习惯大不相同,要知道这里和西安在南宋的时候可是两个国家。吃完饭继续往朱雀森林公园方向走,路边都是农家乐,能停车住宿吃饭,想吃饭可以,但是要住宿却是家家客满。到了森林公园门口又是堵车,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我们下了车来到路边的小河旁,河边坐满了游客,几乎都是从西安城里来避暑的,河水清澈,十分清爽。此时,我们都想在山下留宿,旅馆的老板说,要住宿须提前一个星期预订。没办法,只好打道回府。

生活就象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集团公司机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