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澄合董矿分公司
师带徒让“绝活”长留矿山
本报讯 近日,澄合董矿分公司井下队机修大拿石翔华和结对徒弟在“结对责任状”上一笔一划签下了自己的姓名,也许下了自己的承诺。这是该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举办“拜师会”活动的一个缩影。
由于技术人员分流、退休等多种原因,该公司后备技术人才出现“断档”现象,为了保障矿井持续健康发展,该公司根据专业项目认定,及时组织开展了“师带徒”活动。截至目前,已有61对师傅与徒弟结对成功。
“‘师带徒’不仅仅是传技术,更要传承工匠精神。”该公司工会主席田建介绍说,“在签订的师徒协议中,既有师徒双方的责、权、利条款,也有对徒弟培训学习的计划、要求和目标,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有在思想进步,职业道德方面培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徒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则,传承内在的工匠精神,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高技能的岗位能手。师傅更要在日常工作中指导锻炼徒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师带徒”不仅仅是传技术,更在于传承师傅的绝活。以往开展“师带徒”活动,走形式的多,因为行业中的顶尖高手多半都有着他人难以掌握的绝活,这种绝活通常秘而不宣,“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是阻碍技术普及的原因之一。为此,该公司通过“把高人找出来”、“把绝活传出去”的方式挖掘矿区能人。
今年,该公司通过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和“三绝”竞赛活动,录制车间“三绝”视频,从一线职工中挖掘出了少不使用绝招、绝技、绝活。目前,30多项技术和办法已经在全矿得到了推广应用。
要让师傅们把自己的技术变成普通职工都能掌握的“基本动作”却并非易事。有的师傅不爱教,有的徒弟不爱学,对此,该公司完善了激励政策,每月对师徒二人进行考核,凡徒弟在专业技术考试中排前三名的,就各奖师徒500元。将徒弟的成绩转化为师傅的业绩,徒弟越出色,师傅越能“名利双收”。“每月还能奖励500元。”石翔华说。眼看着自己的技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师傅们也不再“藏着掖着”,“师以徒为贵”蔚然成风。此外,该公司还搭起了学习平台,办起了技术课堂,为更多能人和职工提供了展示自己和“充电”的机会。
“奖励倒是次要的,把技术留在矿山才是我们的心愿。”石翔华说道,看着自己的技术后继有人,可以继续为企业作贡献,他感到非常欣慰。 (雷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