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5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姨妈的香包人生 笔尖上歌舞 沙芥上的乡愁 一壶老酒 祥云 学会宽容 幸福的梦想不遥远 痛悼红柯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幸福的梦想不遥远

□刘卫

不知从啥时起,我注意到巷口一侧搭建起的“家”,七八根立柱整齐地拉扯起杂色篷布。过道本不太宽,又属公共场地和消防通道,肯定有人对此心感不爽。

以前我没在意,或许是外来打工者迫于窘境,无力租房,搭个简易棚子作为栖息之所。时间一久,我倒见一些居民常跟棚户的女人叨着话,把不能使用的小电器等堆在一边,还顺带免费送些东西。后来听说,他们是从农村来的夫妻,女的叫翠花,在对面菜场摆了个副食调料摊子。男的叫二柱,相貌虽憨厚,却心灵手巧,几乎啥都会修。二柱白天上门服务廉价揽活,晚上在灯下摆弄着各种小物件,象征性地收点钱。翠花每天起得早,把巷头巷尾打扫干净,“近水楼台先得月”,她从居民扔在垃圾桶边的杂物里挑出能用的,余下的整理好,再由环卫工拖走。

我们也是普通市民,崇尚节俭。居家过日子,少不了有东西坏掉。那天,电饭煲指示灯不亮,煮不了饭,妻子心焦,临时没听见骑自行车揽活的人。情急之下,她想起二柱,叫我把电饭煲拿给他看看,顺便还有几把散了架的雨伞,看能不能让它们“起死回生”。

见我来了,二柱放下手里的活,打开电饭煲的底座,检查线路板。趁这当儿,我看了看逼仄透风的小屋,处处显示出主人花了心思。二柱不好意思地说:“满屋的东西差不多都是捡来的。”床是别人的过期货。一个床脚坏了,找了圆柱头,锯几下,接上去正好。单人沙发换了洗净的旧布料,看上去像新的。柜子上原来的玻璃有裂缝,二柱趁给别人换铝合金玻璃门,按尺寸划了一块。我还注意到,平房门楣上还挂着瓶装塑料花,“开得正艳,久不凋谢”。二柱苦笑,这是翠花的创意,预示着艰难的生活中希望尚存。即使家全靠“捡”,也得装扮得温馨些。

过了一阵,我出差回来,搭建房不见踪影。一位大爷惋惜地说,居委会几次来动员拆违,好多居民说情,拖到上月,上面敦促,整治环境要动真格,下达了拆迁通知书。二柱只得用这些年积攒的微薄储蓄,在街头觅了个小门面,运用自身专长,开了个“百物修理店”。现在,读完工科的儿子接手当老板,觉得这些遗拾补缺的修理活仍具市场潜力,百姓生活离不开。父子俩稳住传统业务,提高技艺。儿子还想通过网络推介,将服务面拓展并延伸到更多的社区。

这就是外乡人进城创业的真实缩影。对他们来说,家是飘零的,没有根基,甚至靠“捡”。翠花却认为,从棚户屋被“逼”到临时租店,这使全家所期待的幸福又进了一步。社区说了,他们可以申请买经济适用房,但愿到儿子这一代能有大出息,把手上的生意做大做强。如此,拥有自己住房的幸福梦想不会太遥远,这也是他们两代人不懈奋斗的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