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常
黄牛铺镇的“黄牛阵”是远近闻名的。
暑期我们几人去黄牛铺采写,不小心便陷入“黄牛阵”。嗬,草场上,山沟里,公路旁,树荫下,到处是一群群、一伙伙的牛。它们无所用心而又漠视一切。有的懒懒卧着,反刍发黄的岁月;有的缓缓而行,品尝大山的清醇;有的偷偷亲热,无限缱绻;有的无事生非,寻衅挑斗……给立体的山水画平添了无限景致。
“嘀嘀——”车行到秦岭南麓,再也不得前行——我们遇到了“仪仗队”了!这是一拨拨汇集在公路上的牛儿呀,它们才不管什么交通规则,更不理什么处罚规定,见车来了,佯佯不睬,我行我素。司机哭笑不得,只有打到一档缓行,牛儿极不情愿地闪开一条道。转过一个弯,前面有更大的“牛阵”堵在路上,任凭喇叭吼,它自岿然不动;我们无可奈何,下车用树枝轰,牛儿才磨磨蹭蹭地挪出一条道。这一切,正中我意,一摆手,摄像机嚓嚓直响。
到了草坂,我们下车。这儿真是个天然牧场。芳草如茵,碧树似盖;清流小潭,明灭可见;山花朵朵,点缀得草坂如诗如画。牛群星罗棋布,似团团黄云;羊群夹杂其间,和平共处,给这神奇的图案又添上生动的一笔。羊儿咩咩,狗儿狺狺,牛儿哞哞,野旷天低,山鸣谷应,别有一番情趣!我们陶醉于这奇异的景观,连拍十分钟的场面镜头。
正拍着,只听同行喊声“精采”!哦,原来是两头公牛在角斗——两头相抵,尾巴夹紧,进进退退,顽强而凶狠。山里牛护群,每群均由一头膘肥体壮的公牛担任首领。牛群相逢,一般相安无事,但一方公牛对另一方母牛有所“不轨”,那就犯忌了,被欺负的一方首领便会拼死相斗,击败对方。相斗的两头公牛,就是因此而酿成了一场“牛斗”来。
我把镜头对准了两位“角斗士”。两个犯了“牛劲”的家伙,对围观者理也不理。那头年轻气盛的“黑鼻梁”凭血气之勇径往上冲,而另一头“夸角”牛则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好一场力的角逐,智的较量!牛眼暴睁,头角相撞,铿然有声。山抵歪了,天抵斜了,鼻孔“咈咈”直吼。相持了一分钟左右,“黑鼻梁”试图摆脱,但“夸角”精得很,闪不脱,晃不动,始终占上风。“黑鼻梁”看取胜无望,便“哞”地一声,撒腿便逃,“奓角”则不依不饶,乘胜追击,在对方的屁股上留下失败的印记……
我们去村上,只见家家养牛,户户比牛,人人讲牛。一个年近七旬的老汉,就养了三头荷兰大奶牛,每天交奶就收入几十元。牛,成了黄牛铺人脱贫致富的功臣!随着摄像机的移动,我看到山区人民富足的远景。
在落帽岗,我们站在吴磷吴玠兄弟当年指挥“黄牛阵”大破金兀术的石蹲上远眺。呵,“江山代有才人出”,当年吴氏兄弟摆下黄牛阵,杀得金兀术丢盔弃甲而逃;今人胜古人,科学养牛,因地制宜,摆开向贫穷宣战的“黄牛阵”。凤县将养牛当作一项基本产业,实在是一步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