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用好企业的“固定资本”

2023年09月16日

高鸣/文

最近,笔者走访了几家亏损企业,与那里的领导交谈,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目前资金匮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上不去等问题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从表面现象上看是这些因素,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问题,是企业领导者在困难面前依靠广大职工不够,或者说,没有把职工这个企业的“固定资本”运用好。

面对目前同样的困难,为什么有的企业却能充满活力,效益稳步增长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善于群策群力,调动每一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几个人愁为众人共同来为企业排忧解难。事实证明职工才是企业的真正英雄,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否善于将其挖掘出来加以利用。日本企业家山下俊彦指出,归根到底,企业是人的集团。无论总经理和一小批干部多么出色,倘若其余90%的人只会消极地唯命是从,那么这家企业就难以发展。眼下,我们有些领导者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遇事独断专行,不考虑职工的意见,结果由于得不到职工理解和支持,最终把事情搞砸,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愚蠢行为。据悉,国际管理学界曾长期致力于研究一个课题,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能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共识之一为:日本企业更重视人的因素。在日本企业看来,人是企业的“固定资本”,而美国企业则把员工看成企业的“可变资本”——经济景气就雇佣,不景气就解雇。而日本企业的员工感到在企业里受重视,受信任,故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忠诚度就较高。进入90年代美国和日本都把“凝聚型信任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攻方向。美国人认为:“没有信任的文化,就没有真正的领导。”因为领导说了员工可以不听,听了可以不做,做了可以“打折扣”。可见职工才是第一要素。

精明的企业家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他清楚地知道,不论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是管理水平上台阶,这些都要通过职工来实现。只有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产品质量才能上去,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最终带动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企业进入了良性循环,有了资金,设备改造,产品更新等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当下亏损企业燃眉之急就是如何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树立每一个人的信心问题。说到人的信心,使我想起了最近在一份资料中看到的一件感人之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美国开往法国前线的“彩虹师”里有一位勇敢的传令兵牺牲于战场前沿的炮火中。人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一本日记本,扉页上写着:我坚信我们能赢得这场战争,因为我会竭尽全力地去战斗,就象这场战争的胜败完全取决于我的努力一样。我想,如果亏损企业的职工也能像那个传令兵那样,充满必胜的信念,并竭尽全力地去工作,上下同心,企业面临再大的困难又何愁克服不了。

厂长经理们,当你为企业摆脱困境一愁莫展时,不妨检查一下是否没有运用好职工这个企业的“固定资本”。

上篇:凤兮归来
下篇:春花秋实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6/5/1996050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6-05/04/15259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