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6年05月04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图片新闻 凤兮归来 用好企业的“固定资本” 春花秋实 图片新闻 谁为工人技改成果找“婆家” 优质服务创佳绩 有备无患 围绕两个转变搞活国有企业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凤兮归来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面面观

李宏刚/文

又是一年学子分配时。各路“诸侯”纷纷亮出高招,开始了“人才战”的“军事行动”。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将再掀波澜。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国有企业也四面出击,竞相招贤纳士。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

痛失精兵后继乏人

在过去,国有企业作为“老大”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各类人才聚集麾下。可自珠海“百万重奖科技人才”以后,陈旧森严的人才秩序似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人才和知识被重新审视。百万“臭老九”破垒而出,涌向崭新的天地。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赠别墅、送股份等“奇招怪术”与国有、集体企业展开了“人才争夺战”。在猛烈的“攻击”下,人才几乎都从“国老大”流向了“老三”、“老乡”,国有企业频频告急:

——北京市调查了建工、汽车、机械、电子、医药、一轻、二轻、纺织、仪表、建材10个行业的10家企业,结果不到3年,10家企业流失2729人,占职工总数的5%,流失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1323人,占总数的45.1%。为弥补人才空缺,这10家企业举办电大班、学历培训班、外送进修,千方百计培养本企业人员。可是,自己培训中专以上学历的1602人,已有77%外流。

——南京汽车轮电机厂对35岁以下的144名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愿意留厂安心工作的只有6人。

有关资料显示,企业外流人员中,只有29%是企业和个人都同意,60%是本人要走,企业要留。这其中又只有15%能做到“协议离婚”,其他的则不辞而别远嫁他乡。

纵览诸多招聘广告,几乎都要求具备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经验。于是,国有企业便成了乡企合资企业培养人才的“练兵场”,一旦机会到来,养精蓄锐的人才们便义无反顾地从“免费人才库”中出走。

在职人员的大量流失,本已使一些国有企业伤筋动骨,再加上高校毕业生千呼万唤招不来就更是雪上加霜。西安1996春季人才交流会统计数字显示:大专院校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的仅占19%。一方面是大张旗鼓招贤纳士,一方面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之间的反差让人在忧虑的同时不得不扼腕深思。

筑巢引凤凤何不栖

自1980年国有企业开始“扩大自主权”的试点后,“搞活”、“破三铁”、“政企分开”等改革措施及主张接二连三出台。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现实条件掣肘,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面对国有企业的重重困难,合资企业、乡镇企业优厚的待遇和巨大的灵活性对寒酸的知识分子来说,其诱惑力可谓大矣!众人携妇将雏蜂涌而去,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金钱、待遇是否就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呢?

巢似牢窟凤不敢栖

在一些国有企业,“执政者”习惯于“叫你干啥就干啥”的工作分配方式,以行政命令代替人才的择业愿望,使得人才“在职失业”。有些企业的人才观念陈旧老化,对人才的聘用不是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公平地搞竞争,让人才脱颖而出,而是按领导的意思办,搞家长制,一言堂,论资排辈,这种旧观念旧体制贻误了大批有作为的人才,迫使他们不得不转向外面的世界。同时,国有企业因其“资格老”,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复杂,“家族化现象相当普遍。在人才的使用上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真正想干事业的却成了“众矢之的”。这些人才感到与其在此空耗一生,不如趁早远走高飞另觅知音。

巢底不平凤不愿栖

一些企业家底殷实:“领导屁股下面一幢楼,手提大哥大满世界游,身边环绕美女和靓妞”。可在引进人才时,却吝啬得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铁路某工程局在人才交流会上对前来应聘的学生许诺:来单位报到后,配发所有工作生产必需品,发一定数额的安家费,并优先分配住房。可等学生来后,企业则借口“因经济暂时紧张,随后待机补发”,更别说其他了。殊不知,这家企业每年的招待费就达100多万。学生们大呼上当,寻机再嫁。俗话说:“天下学生是一家”。当第二年再有学生来探听情况时,他们则现身说法。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企业很难招聘到人才。不得已,局长亲自出马,到高校游说,收效依然甚微。

巢外荒凉凤不能栖

有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的任务是抓生产,对职工生活环境及文化活动不闻不问或漠不关心,职工生活单调枯燥。有位分配不久的学生感慨地说:“企业里几乎没有组织过象样的文化活动。这哪里象是一个党政工团组织健全的企业?入厂时朝气蓬勃,如今则老气横秋。企业死气沉沉,人哪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再呆下去,人都快成工作机器了。如此凤巢,安能引凤?

何日彩云归

今年两会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团讨论时指出:“搞好国有企业,事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前途”,“必须提到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搞好国有企业,其关键是人才问题。目前国有企业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唯才是举,破格提拔,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对人才有意识地给位子,压担子,加强实践锻炼;同时,实行优惠政策,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只有“苦练内功,外创条件”,人才才会响应国有企业的一往情深的呼唤,国有企业重振雄风才会指日可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