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竞渡,文字记载始见于公元五百多年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欲也。”以后人们就在这天划舟冲进波涛,或者相继跳入激流,象征打捞屈原遗体的情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竞渡的群众活动。
古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盛况,中唐张建封的《竞渡歌》将当时龙舟竞渡场面写得活灵活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闻千雷。”此外,也有在晚上张灯竞渡的。《江南志书·武进县》叙述说:“……近日又有夜龙舟之戏,四面各垂小灯,竞渡如白日。”一条条光灿灿的火龙争游水中,那情景定然十分壮观。
端午龙舟竞渡之时,人们往往倾家出动,争相观看。“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平时深居简出的富家女子也涂脂抹粉,梳妆打扮,去一饱眼福。
如今,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性的群众体育运动。特别是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借龙舟搭台,让经贸唱戏”,举办各种各样的龙舟节、国际龙舟赛,不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 (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