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变成了名歌星
文/蓝恩发
1978年8月18日,辽宁省岫岩县兴隆乡的一个农妇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于震寰。小孩出生两个月时,浑身长满一寸多长的黑毛,一时间,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最后医学界认定:毛孩的出现属于返祖现象。
毛孩“失踪”了
1993年6月,从岫岩县传来消息:毛孩失踪了。
记者闻讯,火速赶往岫岩,直奔毛孩所在学校—岫岩县兴隆中学。正是下课时间,我们找到毛孩的班主任王科飞老师,向她打探毛孩的行踪:
一听说,毛孩走之前和您请过假,有这事吗?
——一个月前,毛孩的姐姐于静为弟弟请过假,当时只说请十天假。
——毛孩没说去哪?具体干什么吗?
——没有。
——毛孩以前经常请假吗?
——不,毛孩很爱上学,很少耽误课。
小毛孩,他能到哪里去呢?
告别兴隆中学,几经周折,我们找到毛孩的家。
这是一所典型农舍,三间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屋内的几样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挂的那把吉它。
毛孩的姐姐于静是个漂亮女孩。于静告诉我:毛孩今年十六岁,身高1.60米,现在念初中二年级,长得像个大小伙子。
谈起毛孩的行踪,于静毫不掩饰地说:“很久以前,震寰就常跟我念叨要出去闯荡闯荡,一个月前,四平歌舞团来了两个人,有意请震寰出去演出,妈妈便带小弟去了。”
“学校知道这件事吗?”
“我给小弟请假时,只说外出办点事,没讲太细。如果歌舞团留不下,还要回学校上学的。”
这时,记者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吉它,问:“这吉它是于震寰的吗?”
“是,是小弟的。”说起吉它,毛孩的姐姐显得异常兴奋,她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们,“吉它是小弟的心爱之物,每天放学回来都弹个不停,已经弹得相当不错。小弟还相当爱唱歌,去年团中央在辽宁开会,曾经到兴隆中学参观,小弟即兴为客人表演了好几首英文歌曲,效果特别好。”
小毛孩离家出走闯天下,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小毛孩走穴,出场费一定少不了,放着书不念,让孩子去赚钱,家长是怎么想的呢?
面对我们的猜测,毛孩的父亲于文广坦然处之,他告诉记者:“孩子长大后,心事很重,也许是过早地接触了外界的缘故,他总不甘心生活在山沟里,一直想出去闯闯。现在正好有机会,我就同意他去了。”
“震寰外出一个月了,情况怎么样?”
“他妈妈来过电话,经过十天的培训,震寰进步很快,现在不光电子琴弹得很好,连架子鼓也会打了,并已经开始正式随团演出。”
毛孩成了名歌手
再次接触到毛孩,已经是三年以后的事了。
那是1996年4月的一天,我在报社接到一个电话,是毛孩的父亲于文广打来的,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们家已经来到沈阳,希望能见一面。
于是我按照老于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毛孩。
今年,18岁的毛孩身高约有1.77米,一头披肩长发,脸上,手上的黑毛比以前更浓更密。
毛孩单枪匹马闯荡歌坛,苦辣酸甜尝遍。
毛孩的父亲告诉我:这些年,毛孩跑了国内的许多城市,受了不少苦,也遇到了不少贵人相帮,一次在珠海演出,恰巧与赵本山同台,赵本山听了毛孩的演唱后,深有感触,当即推荐到沈阳音乐学院,经过音乐学院的考核,认为毛孩的演唱很有潜力,答应到校做短期进修。几个月后,毛孩又在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歌手大赛中获了奖,其中一个评委是董文华原来的老师、前进歌舞团路梦兰老师,路梦兰老师觉得毛孩很有培养价值,就将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毛孩,就这样,毛孩成了路梦兰的学生。
1996年6月的一天,在沈阳的一家小型夜总会,我陪毛孩参加过一场演出,舞台上的毛孩显得活泼可爱,那天他唱的是《站台》,边舞边唱,唱得非常投入,舞姿也非常优美,一曲唱罢,掌声雷动,观众强烈要求毛孩再表演一支歌,毛孩就应观众要求又唱了一首《朋友》,唱到一半的时候,伴奏带出了点问题,可毛孩还是坚持将这首歌唱完。观众情绪极高,一再要求毛孩再表演一个。
陪毛孩演出的那天,我注意了观众的反应,发现很多观众是怀着猎奇的心理来观看演出的,但也有人觉得毛孩如此刻苦如此投入地演唱,这种精神很令人感动。
平常的日子里,毛孩的业余时间多数在弹那把跟随他多年的吉它,唱他喜欢唱的歌,尽管有时只有父母是观众,可毛孩依旧唱得极投入、极动情,边唱边舞,把家里的气氛搞得非常热闹,常常把父母乐得合不上嘴。
谈到未来,毛孩非常自信地说:“我对自己的未来很乐观,我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歌手。我知道我现在还不行,但我会认真学,将来总会行的。”
在和毛孩接触的日子里,我始终回避婚姻这个话题。有一次,我无意之中和毛孩聊起他的婚姻大事,谁知,他竟然满不在乎的样子,一脸自信地说:“只要歌唱好了,还愁找不到对象,那到时,自然会有人主动向我抛绣球的。”
最后,当我请毛孩为读者写几句话时,毛孩在一张白纸上写道:“祝喜欢我的读者生活美满、幸福。于震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