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旭
和假有涉的事物,人们如今已经见得够多的了,但我仍然要抄几条旧闻。这是因为,此类东西实在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南方周末》报道:一日凌晨,深圳福田巡警冲进几间出租屋,抓获19名作案嫌疑人,搜出伪造的全国各大专院校公章1100多枚、校长私章345枚、其它印章190枚,并有假毕业证2128本及各类证件数百本和作案工具。据嫌疑人交待,这些假证件每本最高卖至千余元,竟附带伪造的学历档案…
《羊城晚报》披露:某市假钞泛滥,大面额人民币几乎谁见谁怕。记者乘坐出租车时,找回的拾元券也鱼龙混杂,以至司机拿出一堆钞票,让乘客自己挑选真币
还有假烟、假酒、假药、假字、假画、假书,假机构、假新闻、假先进……总而言之,从天上到地下,由物质至精神,凡是人类智力所以的,几乎都有假冒伪劣出现。至于“打假”已经成了致富捷径,王海式的人物不断涌现,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们甚至都懒得开口议论了。
为什么时代会遇土这种公害?为什么社会能长出如此怪胎?
重温鲁迅杂文《沉滓的泛起》,我们也许茅塞顿开—1931年10月,对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后上海文艺界之反常现象,先生有感而发:“在这‘国难声中’,恰如用棍子搅了一下停滞多年的池塘,各种古的沉滓,新的沉滓,就都翻着筋斗漂上来,在水面上转一个身,来趁势显示自己的存在了。”鲁迅先生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诊断六十多年后还闪烁出真理的光芒。不是么?改革开放对于神州大地,无异用千钧棒搅动大海,各种旧滓新滓沉浮翻腾是不足为奇的。
虽然人们对假的心理承受力有了明显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有理由对假容忍和退让。因为道理极浅显:假冒象恶狼,你弱它就强。有一幅漫画很生动:一条蛀虫从一堆鸭梨心中穿过,正兴致勃勃地奔向最后一个目标——作者在画面下写道:“假如优胜劣不汰,那么就会导致优汰劣胜。”这就形象的说明,对假的纵容,其实就是对真的戕害呀。所以,一旦面对似乎无处不在的假,我们将采取何种态度,实在是不言自明的了——剥去它的伪装,加速它的灭亡。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但因为泛起来的是沉滓,沉滓又究竟不过是沉滓,所以因此一泛,他们的本相倒越加分明。而最后的运命,也还是仍旧沉下去。”
这就是假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