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新闻事业
齐连声
香港的新闻事业是很发达的,不仅报纸、杂志多,而且广播电台、电视台也多。
在报刊方面,据前两年的统计,公开登记出版的就有370多家,其中用中文、英文出版的报纸就有37份,而且有的是一种报纸两三种文版。另外,专登赛马消息的报纸就有21份。在上述报刊中,尤以中文报纸为多,主要有:明报、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成报、天下日报、天天日报等。报纸的价格与我们内地不一样,我们内地同一样的报纸(同为日报,同为8版),价格不一,有的差价很大,而香港的报价完全一样。香港报纸的版码多,一张报纸一般都是几十个版,有的多达60多块版。这些报刊,大多为三四十年代创办的。
香港的报贩子比比皆是,简直成了香港的一道“风景线”。让人不能相信的是,这些“不起眼”的人,往往比报人富得多,更比其他打工者富有。因此,职业性报贩很多,甚至不少人是子承父业。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不停提价,报贩予的利润也不断增多。现在,每卖1份报纸,都净赚1.5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一个报贩子的收人可望在3万港元左右,相当于白领阶层的中上等水平。在这里,报贩子往往通宵达旦地叫卖,因此收入较为固定,生活来源也可靠,不存在失业的问题。据说,他们中不乏有楼主、贩报集团,有的一人几辆豪华轿车,并且普遍将子女送外留学。
香港的广播网络可谓四通八达,创办得也较早。第一家广播台创办于1928年6月30日。这是英国人在香港经营的首家广播媒体,当时的台号是GOW,波长仅355米。市民们要听广播,要交少许牌费。一年后,港英当局任命邮政总监史密夫为香港广播台首任台长。此时,每天只用粤、英两种语言播7个小时。这家广播台在抗战中期停播了一年多。在1945年9月初,抗战后恢复了播出。1948年8月正式命名为“香港广播电台(RHK)”80年代初香港广播电台开办了系列化的5套节目,实际成了5个台,如一台以新闻为主,二台以青少年节目为主,三台以经济动态和分析为主,四台以文娱节目为主。香港的广播事业所需经费,主要来源靠政府划拨,另外有些社会赞助,广播的广告较少。播出形式以粤语、英语的直接口播为主。
要说香港的电视事业,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比,起步不算早。最早的是1970年4月成立的“香港电台电视部”,1971年6月正式开始制作节目,不少内容是由广播电台提供。不久,“亚视”、“无视”便正式播放了。现在已发展到向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近两年,香港的有线电视也蓬蓬勃勃地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