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鹤同 徐玉平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辞去他原来的“座骑”——奔驰轿车,换来俄罗斯国产轿车,而且签署总统令,俄国家机关禁止购买外国车,全部使用国产车。据介绍,此举意在振兴俄汽车工业。
叶利钦拒绝大奔驰,令世人刮目相看。据悉,在韩国许多商品的外包装上都印有“身土不二”的字样。其用意是不能与衣胞之地心存异志,就当使用国货。在汉城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中,清一色“大宇”、“现代”,外国车几乎“销声匿迹”。你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国货情结。
现在似乎已进入了“名牌”时代。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的外国名牌蜂拥而入。外国名牌业已“登堂入室”。但是,我国的民族工业尚处在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我们自己评定的国家名牌仅有41个,“稚气未脱”,势力单薄,还不能与实力雄厚的洋名牌抗衡,极须关注与呵护。另一方面,洋名牌入境惯用“二步曲”,先是输出产品,接着搞而投资,最后输出牌子,如此步步为营,迫使我国民族品牌“寄人篱下”、“改名换姓”。因此,如何想方设法保护民族品牌,为其营造成长壮大的发展空间,实在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了。
其实,洋名牌也是“看人兑汤”,他们往往把一流货输出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也是一流,价格是二流的;却把二流货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是三流的,价格却是一流的,极为不公。对此,我们也大可不必逆来顺受,完全有理由敬而远之,直至拒之门外。不久前“乐普生”拒售索尼,开了向假洋鬼子下“逐客令”的先河,意义非同一般。经商检部门检测,我国市场上绝大部分洋名牌质量不过关,而我们的民族品牌质优价廉,已日益受到国内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钟爱。据报载,我国将加强对外商投资轻工业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国产名牌企业不允许外商的控股或增资控股,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名牌当自强,国人须扶持。欲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