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雅华
1996年中国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人吸烟情况的普查,结果如下:
在中国12亿人口中,吸烟的男性公民约占63%,吸烟的女性公民约为4%。以此计算,中国有3亿人在吸烟,这个数字等于所有国家吸烟人数的总和。
中国既是世界第一烟草生产国,又是世界第一烟草消费国。与烟草消费紧随中国之后的美国相比,中国烟草消费量是美国的三倍,真可谓鹤立鸡群!
从1991——1996年发达国家成人烟草消费量下降了13%,中国却上升了20%。发达国家平均每人少吸了一支烟,而中国每人却多吸了三支烟。
恶果
吸烟危害健康,在这一点上已是不争之实。肺气肿,肺癌,心肌梗塞,心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已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死因,这些疾病有一半以上与吸烟直接相关。目前,死因与吸烟直接有关的中国人,每年约25万人,也就是说,每天死于吸烟的人多达2000人!
预计到2020年,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每年将达到200万人,是现在的8倍!
说烟草是中国流行的瘟疫,绝非危言耸听。
利耶?弊耶?
对于全世界来说,烟草都是一种超级大宗商品,也是世界各国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甚至是一些国家的财政支柱。这便使禁烟工作处于进退两难地步。
1996年,中国政府通过烟草征收的税收高达10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工业,成为中国工业第一税。烟草出口为6亿美元,约有1350万人从事烟草业生产销售。
在我国中西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例如云贵高原,工业还不发达,而这些地方烟草种植和烟草加工却是地方经济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这些情况,使得我们在作出决策时,得反复权衡利弊得失。
中国国家烟草公司雇佣了1000多万农民种植烟草,150多万名行业工人生产香烟,300多万个零售商销售香烟,这是一串多么庞大的数字!
1996年云南省财政收入约400亿元,而云南以生产中国第一著名商标的“红塔山”香烟享誉全球的玉溪卷烟厂,其上交的税收即达244亿元。真可谓“半壁江山”!
再如以电力机械、飞机制造、纺织工业、军工闻名于世的陕西省,其第一税利大户却是烟草厂家。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说香烟是个好东西,因此对禁烟就此止步。而且香烟也的确不是个好东西。烟草消费属于对世界财源的有害消费,并且已经构成对可持续和公平发展的威胁。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烟草的使用造成全世界每年2000亿美元的净损失。而这些损失一多半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1996年烟草业的税收为49亿美元,但同年因吸烟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78亿美元,净损失为29亿美元,还不包括许多由吸烟而带来的环境与卫生方面的经济损失。
香烟,走私与反走私
中国是世界烟草业最大的市场,必然会成为世界烟草业争夺的焦点,其争夺的激烈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就已令禁洋烟进口。
可时至今日,中国的烟草市场洋烟到处可见,泛滥成灾。在中国的烟草市场上,除了“红塔山”,几乎没有能与洋烟抗衡的优秀品牌。“555”、“万宝路”、“希尔顿”、“蓝健”……洋烟以其精美的包装,独特的香味,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防不胜防,无孔不入地向中国渗透,蚕食中国的高档香烟市场。
国烟有国烟的难处,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国,烟草却不在其列。也就是说,烟草的生产、供应、销售,都由国家专买专卖,一统到底,这就使得国烟在与洋烟的对抗中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地位。
由于洋烟走私,仅国家所蒙受的税收损失,便高达18亿美元!
中国在努力戒烟
中国在努力地并卓有成效地戒烟、禁烟,,控制烟草的生产、销售和吸烟。
去年8月24日,由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世界烟草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为“烟草,不断蔓延的瘟疫”。
这就是中国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所作出的毫不含糊的结论。
中国政府重申了严禁香烟进口法令,并严厉打击香烟走私。
在广告法及销售方面,都实现了专控和专卖。
全国已有72个城市,以立法或政府令的形式提出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北京、上海、珠海等10个城市率先成为无烟草广告城市。
中国政府宣布:1997年年底前,将在300个城市中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无论为此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中国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