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民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千盼万盼总盼着新年到来。一到腊月二十三,当人们在厨房贴一张灶君像并摆上糖果祭品时,我便知道又要过年了。
等到长大后,读了一些书,经了一点事,个中道理渐渐悟出来了。原来,这灶君也叫灶神爷,是玉皇帝派往人间的“常驻大使”,管辖着凡人的饭碗。后来这灶君或许发现只管饭碗油水不大,便开始搜集每家每户的善恶,然后腊月二十三日亲临天宫向玉帝汇报。对此行径,凡夫俗子们既惹不起,又躲不起,只好用糖果“贿赂”他,糊住他的嘴,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别说东家的坏话。从此,小小的灶君成了每岁必敬的神明。
“贿赂”超凡世界中的灶君,每年毕竟只有一次。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待类似灶君的“检查团”,就数不胜数了。每到年关,五花八门的检查团乘着大车小车一拨接一拨走马灯似地涌向基层,涌向企业。更有甚者,有的竟借此机会,向基层要吃要喝,索要礼物。对于这类新“灶君”,基层单位得罪不起,只得想方设法款待他们。然而,这些先生并不像老灶君那样,用几块糖果便可打发了。于是,无奈的人们除了让他们吃好玩好外,还准备了大量名优土特产,请他们“笑纳”。满足了新“灶君”的要求,企业才能盼他们“回宫降吉祥”。
基层如此“祭灶”,实属无奈。前不久,某厂长告诉笔者,去年一年,他们厂共接待工商、税务、治安、卫生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等检查团三十多次。每次检查前,兵马未动,通知先行,企业都得打扫卫生,派人接待。同时,企业领导还得放下工作,陪吃、陪看、陪玩。长此以住,企业只好“糊弄”检查团了。新年伊始,国务院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设身处地为基层着想,努力为企业减轻负担,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减少检查次数,提高检查质量。这实在是开明之举,难怪不少企业家要额首称庆了。
今天,想靠一张画像便吃遍天下的灶君老儿,早被觉醒的人们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然而,要送走形形色色的新“灶君”,却并不容易。这不仅要“上有政策”,更需“下有对策”:凡徒有虚名的“检查团”,意在游山玩水的会议,企业一概请他们吃闭门羹,否则,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企业,岂不要被吃空了?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当腊月二十三又一次来到时,这就是笔者对新、老“灶君”的唯一祝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