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阳
国人爱造神,什么事情一播扬开来就神乎其神。自己把稻草泥巴糊成了神胎,然后再跪下去三叩九拜,焚香心祝。这类事儿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国足教练米卢就是被国人架上神坛的一尊神。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还是冰球、铅球,都出过彩,为国人争过光。唯独世人最看重的足球,无论怎么添丁加饷,怎么撤帅换将,都只能在国门里头耍威风,斗脾气。40多年,沧海桑田,足球的稀泥软蛋样儿一点也没有变。土教练不行,就换洋教练,施大爷不成,就请米大爷。几代人的铺垫,几十年的造化,时来运转,中国队终于能够走进了世界杯赛场,44年没干成的事儿干成了。于是,媒体炒作,官方哄抬,商家吆喝,米卢一下子“神奇”起来。
米卢一成“神”,那“形象”一下子就“光芒万丈”。休看他一脸老褶,一头乱草,可没少使百姓掏腰包,没少赚姑娘献芳心。在电视上,他一会儿举着白酒瓶子挤眉弄眼,一会儿参加别人婚宴搂东抱西;在电视下,他一会儿热吻著名女歌星,一会儿携同美女经理同饮交杯酒。在“神”的光环下,这一切都似乎是顺理成章。一位体育女记者,因为同米卢关系“不寻常”,也成了各家报刊高薪竞聘的香饽饽,最后竟以年薪百万的身价被某报抢去。
既然是“神”,就得塑造“金身”。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跟真人一般大小的米卢金像以及中国国家队的银雕群像高高矗立。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已经是民族英雄,而且还是必须“永久拜祀”的神灵。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巴对阵的30个小时以前,“金米卢”和“银国脚”们的“金身法像”浩浩荡荡地从沈阳五里河运抵北京中华世纪坛。看来,不管胜负如何,米卢和他的球员们已经提升到了中华祭坛的位置,剩下的只是如何享受千秋万代华夏香火的事情了。
这就是咱们的“国情”。同一事情,可以有霄壤之别。要说“为国争光”,远比中国足球贡献大的中国女排、中国体操、中国跳水、中国乒乓球等等,还都没有听说有谁为他们塑造“法像”,更不要说同真人一般大小了。就说米卢吧,来中国执教前被他带进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已有4个,但人家哪个国家也没有为他“打造金身”,更没有让他一夜之间变成亿万富翁。说咱们“富有”吧,才刚刚脱离温饱。敬神如神在。迷而信之,信而祭之,好个米卢,竟成了当今“活佛”!阿弥陀佛!
米卢一神奇,国足们自然也一个个神气起来。媒体、球迷们也都狂热鼓噪,似乎拿世界杯如探囊取物,进十六强如破门而入一般。什么“平一进一赢一”呀,什么“中巴之战大爆冷”呀,几乎都弄得热昏了头。结果呢?原指望“赢一”的首战哥斯达黎加,就被人家5分钟内灌了个2:0。第二场中巴之战4:0还乐得我们屁颠儿屁颠儿屁颠儿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人家巴西人故意给中国队留点面子。最后一场中土之战就更叫人尴尬,眼睁睁看着人家进了3个球,自己却只能抱回一张红牌。这叫做希望愈大,失望愈大。罩在头上的光球,落到实地上竟是一连串的“0”,这个反差也太大了。
几天工夫,国人们大热大冷,大起大落,被赛场狠狠戏弄了一把。其实平静地想一想,这场热空气就是我们自己煽乎起来的。光从中国队出线说起,看看跟我们分在一个组的国家,印尼、柬埔赛、马尔代夫等等,这些国家都让我们拿分了。如果把我们跟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分在一组,如果韩国和日本不是因东道国先得到了名额,我们还有出线的可能吗?到底是米卢改造了中国足球呢,还是中国足球成就了米卢呢?说白了,这个世界杯席位是天赐的良机,并不是因为米卢的神奇。“今宵酒醒何处”?南韩西归浦!
随着十六强之梦化为笑谈,米卢也从神坛落到了人间。以神的标准要求米卢,当然也太难为了他。其实,从教练的标准看,米卢还是有成绩的。世界杯结束了,米卢走人,我们没有必要再踹人家一脚。世界上本来没有神,吹捧的人多了,人就成了神。对米卢的神化,只能怪我们。“迷卢啤酒”是什么滋味?现在国人该品尝出来了吧!
从造神到倒神,转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闹剧,但多少也反映出某种规律。由球场联想到其他什么“场”,大抵也不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