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25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激情年代

□文/楚女

“我身穿‘激情年代’、脚蹬‘经典故事’、头上戴的是‘蒙娜丽莎’,在城市的大街昂扬而行”。当我描写着自己的这副形象时,忍俊不禁终于哈哈大笑了。

我像一个猎人每天在城市中搜巡,(我将城市当成一座森林:那些高楼群是一片片树林、大街和广场是森林中的曲径和谷地)捕猎着那些城市里的奇异故事。当夜深人静之时,我用一扇玻璃将自己与喧闹的市声隔开,将这些奇异的城市生活一一写进我的《城市笔记》中。可是尽管我小心翼翼,经验也不可谓不丰富,但我还是常常落进了城市所掘的陷阱中。

“激情年代”就是其中之一。“激情年代”是一家商店打出的店名,它大大咧咧地站在城市的大街上,让我这个城市猎奇者兴奋狂喜,但是当我踏进这家商店,却大失所望,原来这里出售的是西服。“经典故事”也与此一样,出售的是各式男女皮鞋!“蒙娜丽莎”是贩卖帽子、手套等的一间杂货铺。但它们都叫人联想到《西雅图未眠夜》、《廊桥遗梦》、卓别林的《城市之光》这一类西方的经典名片,以及莎士比亚、达·芬奇这些经典文化名人。城市这种对文化的牛头对马嘴式的使用和买椟还珠般的拿来主义真叫人啼笑皆非。

今天的城市文化,是腐朽与生机并存,杂树同新花共生。一方面,城市的图书馆、阅览室门庭清冷经费不足;一方面城市的酒吧、咖啡厅这类新兴文化场所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城市人将大把的金钱投向娱乐和感官享受,却对文化投入吝啬小器。但城市人又离不开文化,贪婪地掠夺文化资源,文化搭桥经济唱戏正反映出城市人对文化的矛盾心态。城市就像一个宝藏发掘者,不断地从地下挖掘着文化宝藏,一点残砖断瓦就令他们沾沾自喜,连尘土也来不及拂尽就摆上货柜标价出售,“激情年代”和“经典故事”现象就暴露出今天的城市人对文化的浅薄底气和发财奴嘴脸。

这些年来,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城市的商店牌号走过“国际商店”、“太平洋公司”之类的世界文化阶段,掀动过恢复百年老店名热潮,现在又玩起了经典文化,尽管这些都只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或者是扭曲了的城市文化,但也证明了城市的发展一刻也无法脱离文化的支撑。

或许现代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城市发展得太快,都难以避免这样的畸形阶段,但只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就总有一天,城市会创造出富厚、健康、精湛的现代经典文化来。

我希望这样的一天早一点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