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今年4月制定了《关于广揽人才、引进资金、技术的优惠办法》。在广招贤才方面,公司不仅允诺高薪重用,还允诺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此办法实施3多个月来,该公司“引进”技术人才3名,但“流失”的却有5名,还有3名正八方联系,也准备调走。
为何会出现这种“招来女婿跑了儿”的现象?笔者作了一番调查,看来问题就出在用人的重“外”轻“内”上。就拿这家公司来说,领导对“内才”的能力不屑一顾,对他们不关心,不了解,只看到“内才”的缺点和不足,不敢大胆使用。有的“内才”为公司发展刻苦攻关,尽心尽责,取得了较大成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该晋级的却没有晋级,该奖励的未获得奖励,生活上的“优厚待遇”更没有他们的“份”……如今,新引进的“外才”还毫无建树,但在薪金和生活待遇等方面便远远高过了他们,这样当然冷了他们的心。不平则鸣,古今一理。他们的“流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而广揽人才,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但“外才”一经引用,便成了“内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对内部人才冷漠、压抑、不公正,即使新引进的人才暂时得到重用,但时间一长也难免“失宠”,到时难免又会“流走”。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有关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应摒弃喜“新”厌“旧”,重“外”轻“内”的现象。在对“外才”作出“优惠”承诺的同时,应认真地检查一下现有的人才是否得到了重用,技术人才的政策是否落到了实处,生活工作条件是否得到了改善,应得的奖励是否兑了现,等等。要知道,仅以优惠的条件招才纳贤,而不尊重、不关心、不公正对待已有人才,必然会导致人才危机,必然会出现这边“招”那边“流”的“招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的事。“内才”不存,“外才”焉附?确实是有道理的。
■谭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