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凡能挣到钱的行当都冠以“经济”头衔。比如,农民外出打工谋生叫作“劳务经济”;有人办杂七杂八的培训班赚钱,称作“培训经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钻窟打洞地买通关节,同学校联手,把挣钱的目光瞄向在校读书的学生(含幼儿园),形成了令人可怕的“学生经济”。“学生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学生经济”五花八门
学生奶成了“唐僧肉”。在“学生经济”中目前最火爆的当数学生奶。国家有关部门曾先后推出过三项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措施:一是学生营养餐,二是东北三省学生豆奶计划,三是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由农业部等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目前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推行。只有经国家有关部门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认定的生产企业才有资格生产学生饮用奶,可是由于受利益驱动,一些学校同企业达成默契,同意让那些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向学生供应学生奶和学生豆奶。国家有关部门本来是要求在大中城市先推行以后再逐步向全国各地普及。可是因为推行学生奶有利可图,全国各地到处开花,就连乡镇的中小学也有人供应学生奶,学生奶成了名副其实的“唐僧肉”。
校园店成了“小银行”。许多学校除了在校园内腾房办超市、杂货店之外,学校周围也被各种商店层层包围。校园内的店铺一般由学校公开发包,经营品种包括校服、学生用品、营养餐,大多由这些商家垄断经营。校园四周的各种“准校园店”有卖小吃的、卖书的,几乎应有尽有。一些高校和中学周围还有暗地里卖避孕工具和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的。这些店明里是社会上的,暗地里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当权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校园店”还是“准校园店”,他们的一个共同目标是盯着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口袋而动脑筋,这些店铺成了学校和学校领导的“小银行”。
黑网吧成了“黄金屋”。黑网吧为了赚钱以暴力游戏吸引青少年,通宵营业,使学生上瘾。暴力游戏犹如毒品严重的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北京的“蓝极速”网吧烧死学生之后,老板一下子就被罚款数十万元,可见在学生身上赚了多少黑心钱。
教辅书成了“发财纸”。近几年来,盗版教材、教辅书是不法出版商赚钱和学校老师拿“回扣”的主要途径。据《今日晚报》4月10日报道,长春市新闻出版局对盗版教辅书的印制和发行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盗版教辅书几乎遍及全市各个学校,据保守估计,盗版教材、教辅书至少占中、小学生用书总量的20%-30%以上。长春市平均每卖出10本书,就有7本是教辅书。正如出版部门的一位人士所言:“口袋书”、盗版教材、教辅书成了不法书商的“发财纸”,学校创收的重要财源。
班主任成了“摇钱树”。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包括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成了“摇钱树”他们把手中所掌握的所有权力都作为“商品”来卖,一是卖学生官。也学会党政部门的贪官们“要得富,动干部”的经验,你的子女都有当学生干部的机会。因为当上学生官是同省市县三级“三好生”挂钩的,是同保送上大学相关联的,高中生是同能否入党联系在一起的,谁不眼红?二是卖位子。这年头学生近视眼比较多,要想调位子,也得花本钱。某中学一位高度近视的学生,向班主任老师送了两瓶五粮液酒才向前调了一排位子。三是卖表扬,有些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出血”多的,就给个“三好生”,次等的就给了“两好生”,再次的就给“一好生”。再下面就是“红花少年”。“红花少年”又分为“大红花少年”、“小红花少年”。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宝贝”不受委屈,每到学期结束前都得向班主任老师“打点”一下(现在已发展到平时要正常“打点”)。
择校费成了“聚宝盆”。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已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采取的是就近入学办法。由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匮乏、好学校太少导致“择校风”愈演愈烈,借读费扶摇直上,乱收费屡禁不止,并带来教育腐败和办学非均衡化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在广州市“赞助费”、“择校费”的“行价”一般是,省一级小学是3万元,省一级初中5万元。今年,北京的“名校”择校费行情又见涨,笔者一位朋友为了把孩子挤进一所“名校”心甘情愿花了5万元,而且还左右托够了关系,人家才勉强答应收钱进人。而家长方面“公费赞助”的黑洞更是深不可测。一些企业以支持教育的名义,向名校拨出大笔公款,而企业高层领导的子女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名校就读。有的企业则与名校签订合同,企业一次性赞助若干,或者向学校修建某项基础设施,学校为企业提供学位若干个,由企业自行支配。据3月18日《今日晚报》报道,有人曾给北京一所“名校”算过一笔账:初中部每年招生400人,划片就读的300人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不能收费,剩下的100人,加上私下扩招500人在内,平均每人以4万元计算,收入总额在600万元左右。择校费成了名校、好校的“聚宝盆”。
“学生经济”危害巨大
学生奶连连出事。由于市场无序竞争,近几年学生奶中毒事件不断发生。2001年9月4日吉林市吉化公司所属12所中、小学的上万名学生饮用豆奶后,6000多名学生发生肠炎、痢疾、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以及头晕、胸闷、呕吐等疾病反应。经法医鉴定,其中有590人构成轻微伤。后中毒事件责任人供应奶品的公司负责人周某被一审判有期徒刑15年。2001年9月18日上午,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颜家小学的学生课间服用豆奶后出现中毒事故,上百名学生被送往宜宾市各医院救治。2002年9月24日,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部分中小学生饮用朝阳市龙城区卓越饮品厂生产的“状元”牌营养豆奶发生中毒事件。17所学校学生都出现中毒症状。到凌源各医院抢救的学生上千人。事件发生,提供豆奶的厂长、副厂长以及其他3名有关人员被拘留。最为严重的是2003年3月19日上午,辽宁省海城市8所小学3936名学生、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由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乳营养学生豆奶”而中毒,抢救无效而死亡三人。
校园店激起公愤。校园店的经商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逼人消费,学生的校服、学习用品全部由其统—供应,价格高、质量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家长敢怒不敢言;二是诱人消费、助长学生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惯。校园店为了牟取暴利,就极力鼓励学生欠帐消费,先吃、先玩,然后“记帐付款”。没有钱一样可以买到好吃好玩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当然非常高兴,然而他们的父母都为此担心不已。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坦言,中小学生欠帐消费一事说来不大,其实危害不小。孩子们处在成长阶段,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债主”一上门要,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又不敢和家长明说,就会采取撒谎等不同方式去四处找钱还帐,严重的甚至可能因走向犯罪的深渊。店主们(也包括学校)敢赊帐给孩子,其实他们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却坑了孩子,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