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青春在秦岭深处闪光

——记中铁一局五公司秦岭工程公司青年总工陈万忠

2023年12月19日

陈万忠从西南交大毕业后,主动放弃舒适的城市工作,一头扎进秦岭深处,在条件艰苦的生产一线一干就是9年。由他负责的西(安)(安)康铁路青岔隧道被树为全线的样板工程,大瓢沟隧道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工程,当西康铁路秦岭隧道I线工程任务吃紧时,他带领职工从II线打横洞进入I线增援,抢出了3630米I线的施工任务,保证了全线按期通车。进入21世纪,他又带领职工实现了特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年度开挖过4000米,铁路Ⅱ线衬砌过4000米的“双四千”纪录,创造了铁路施工史上的又一个奇迹。陈万忠也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中铁一局五公司秦岭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并被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评为“十大杰出青年”,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章。

不断进取

甘肃省靖运县,黄河北岸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喇嘛岔村,1972年,陈万忠出生在那里。陈家在村上是个旺族,但人老几辈却没有出过一个文化人,陈万忠考上大学自然就成了全村人的大喜事。特别是1994年陈万忠在西南交大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了距家乡仅有一百多公里的省府兰州市,就更值得家族和全村人骄傲了。谁知,就在全村人都在为他庆贺的时候,他却主动放弃了铁路科学研究院西北所那份舒适的工作,主动要求下到条件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就这样,陈万忠来到了中铁一局五公司正在建点中的秦岭隧道工地。

到了那里,陈万忠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机会。新开工的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全长18.456公里,长度排名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六,且地质结构异常复杂。为搞好长大隧道施工,铁道部在此设立了六大类24项科研项目。

谁知,他刚一到工地就遇到了一坎。时任秦岭工程公司总工的杨志安对这位主动要求下一线的大学生十分器重,将一份涵管的图纸交给了他,准备让他独立负责这项工程的技术工作。陈万忠接到这份图纸便傻眼了,他学的是地质,对铁道工程不太懂,一开始怎么也弄不明白,这火车怎么会在台阶上跑?他将自己关在屋里看了三天,才读懂了那份图纸,原来涵管是与铁路交叉着埋在路基下的。这件事使陈万忠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于是,开始认真钻研铁道工程知识,虚心向他人请教。

青岔隧道位于秦岭隧道进口端,是一座鼻孔型隧道,开挖跨度大,断面变化多达43处,而且有山体偏压,极易造成塌坍,衬砌形式有大跨度衬砌段、双联拱衬砌段、直边墙衬砌和曲边墙衬高等多种,技术复杂程度在中国隧道施工史上也不多见。陈万忠与秦岭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学中干、干中学。白天,他与测工一起上山搞测量,搞施工,晚上便一头钻进书本里,学习《铁路选线》、《结构力学》、《结构抗震》以及数值计算、施工规范,只要是与铁路施工有关的书籍,他都涉猎。老工人、测量工、工程技术人员都是他的老师。由于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很快便由一名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青岔隧道喇叭口的断面尺寸,设计部门仅给到了厘米,而实际施工需要精确到1%毫米。开始,他们用人工计算,每天仅能计算出二、三米来,一百多米的隧道,需要三个人计算二个月,而且容易出差错。陈万忠又找来计算机方面的书籍,钻研程序设计,单位的计算机不够用,他便跑到设计院借用别人的,经过几个通宵的努力,终于编出了一套程序,几分钟时间就可计算出数百米,解决了测量中的精确度问题。由于隧道断面变化频繁,只能采用组合小模板进行衬砌,为保证质量,陈万忠除了在测量时要求模板纵向、环向成直线外,每次都要将手伸进涂满了油的模板里,亲自摸一摸模板是否有缝隙和错台,在灌注过程中更是严格控制,从而克服了蜂窝麻面等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被西康指命名为全线的“样板引路工程”,并荣获精品工程奖。

陈万忠首次接触爆破作业是在大瓢沟隧道。当时,隧道开挖分为两组,一组就由陈万忠负责。他一边认真钻研爆破方向的书籍,一边与开挖工们一起在施工现场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准、直、平、齐”的开挖要领,即钻眼位置准,打眼要直,两眼要平,眼底要齐,所有炮眼的眼底要在一个平面上。既简单好记,又便于操作。很快使大瓢沟隧道的光爆效果大幅度提高。大瓢沟隧道又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工程”。几年下来陈万忠在工地上读的书比他在大学读得书还要多,然而他却感到自己知识还是不足,又考取了西南交大的硕士研究生。

勇攀高峰

由于陈万忠爱学习、肯钻研、能吃苦,很快就由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工程部长、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但无论是在哪个位置上,他都始终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工人们一起边施工,边研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1999年,秦岭工程公司在提前实现秦岭Ⅱ线隧道贯通后,又接受了I线打增援的施上任务。开始施工进度并不理想,时任工程部长的陈万忠从爆破抓起,每天进洞跟班作业,与工程技术人员和老爆破工一起进行技术攻关,选出最佳钻爆方案。与此同时,制定出《秦岭I线隧道光面爆破管理办法》、《光面爆破奖惩措施》、《秦岭I线隧道循环时间控制表》等,从而使每荐炮的进尺从原来的3.3米左右提高到4.1米左右,最高达4.4米,炮眼利用率由原来的70—80%提高到90%以上,最高达98%,而爆破物品的用量却降了15—20%,仅此一项就使公司减少月支出20多万元,隧道月进尺则由原来的90多米提高到300多米,创造了最高月进尺555米的全国纪录,秦岭公司增援的任务从1830米增加到2630米、3630米,确保了铁道部1999年10月1日I线贯通目标的实现,为西康铁路按期铺轨,运营抢出了时间。

秦岭隧道集“长、难、新”于一体,许多东西都是国内的第一次,如湿喷钠纤维、TBM拆卸洞、整体道床等,过去谁都没有干过,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困难面前,陈万忠总是身先士卒。TBM拆卸洞,开挖高度18.76米,上部宽16.04米,下部宽12.96米,是一座蘑菇型的地下宫殿,开挖断面达249.8平方米。由于深埋地下1000多米,使得洞内底部潮湿寒冷,上部又高温缺氧。这么大的洞子,测量成了一大难题,从软梯上去单人都困难,不要说背着仪器了,陈万忠二话不说,背上仪器带头上。弹性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免维护道床,要将外部包有橡胶套靴和下部贴有橡胶垫板的钢轨支撑块一次性准确地浇注进混凝土中,结构复杂,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为了保证一次性铺设成功,陈万忠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从早晨八点进洞,到第二天下午一点才出洞,在隧道里一干就是28个多小时,直到所有问题解决一次性浇注成功。带领职工顺利完成了秦岭I线隧道3.6公里整体道床铺设任务,深入一线的吃苦精神,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作经验,铁道部《铁路施工规范》、《无渣轨道》这一章,就是由他编写的。

陈万忠,以自己的实干精神,树起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新形象,赢得了职工的爱戴。

陈万忠,将自己融入了秦岭,在祖国的交通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闪光的足迹! (张纪平)

上篇:我的企业情结
下篇:吃饭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2/2004022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2/25/3453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