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昊
公共厕所、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公共厕所,最能体现人性化了。
每到公共场所,我最关心的是有无公厕,这大概是那多年我患肠炎,每遇内急因找不到厕所,常常尴尬而心有余悸,久日久之,养成的一种习惯吧!
前几天看报纸,有一篇国人在美国漫游的报导,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在高速公路上的亲身体会。他说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厕所走一段必有一个,不仅规则合理,而且设施齐全,洗手液、卫生纸,一应俱全,不收费,管理有效。一旦有点脏,不知从哪儿冒出清洁工会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过往行人在旁小息吃东西,都是常见的事。读完这篇报导,我确实不平静了一段时间。
报导使我回忆起关于厕所的一次呐喊。那是一年前,我在工厂家属区散步,同正在铺地砖民工的一次对话。我问他们在西安打工习惯不习惯?他们说,生活吗?就是上厕所太难!你们这么大的家属区,几十栋楼房林立,就是找不到一个厕所,每次方便都要大跑小走,到家属区以外的背角解急。我说每家每户都有卫生间,我们一般都在家里上。民工回了我一句,你们有家?我们外来的没有办法!是啊!外来的上厕所,谁能想到他们呢?我为自己的话而后悔。
我到张家堡广场看,那里由于没有厕所,草坪上、树荫下,随处可见大便及卫生纸,在那儿坐着观看两旁穿梭如织的车辆,总有一种恶心感。好端端的一个人城标志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西安人素质差。
过去公共场所不重视厕所的配套,暂且不提,新近落成的公共场所不考虑,就有点难以让人理解了。
我们厂新建的广场,喷泉草坪、假山鲜花,灯饰小树、花岗岩铺地,确实很美,就是没有厕所,对此全厂职工颇有议论。
在广场上散步,我目堵了一次尴尬的场面。那天我同妻子绕广场散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站在人行道上朝草坪里撒尿,妻子见势一扭头绕了过去,老者为什么在广众之下如此不遮丑,解答只能有两个:一是他确实来不及找地方;二是以此抗议广场不设厕所。但我更相信后者,因为广场毕竟是他们退休工人唯一的去处。
一位女同事说起她在广场的尴尬,令人啼笑皆非。她说一次晚上在广场散步,因多吃了一点稀饭,没有厕所上,回家又太远,只好在广场旁的围墙后解急。不幸一男士突然撞了进去,她当时束手无策,场面的难堪,一言难尽!
所见所闻,我给工厂提了一条在广场旁增建厕所的建议,却未被采纳,理由是广场是工厂的“形象工程”,厕所建在旁边“有失大雅”。为了“形象”、为了“大雅”这表面的美,而舍弃人性化,使老百姓的“形象”永远也“大雅”不起来。前几天,电视台报导,福州把一个机场当“政绩工程”搞,追求世界之最,结果脱离需要负债累累而面临破产,看了这条消息,使我猛省,什么“形象”什么“大雅”,都是“政绩”惹的祸。我看还是少考虑一些个人的“前程”,多关心些老百姓需要解决的实事吧,别让老百姓再为人厕难此类事愁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