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于右任晚年的爱国情怀

2023年10月02日

□文/望布

于右任先生,籍贯我省三原,系西北民主革命之先驱,民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是伟大的爱国者,也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于先生一贯主张国共合作,和平建国。1949年春,他积极促进国共两党的和谈,当得知当局拟派自己参予和谈之消息,兴奋得彻夜不眠。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北上,国共和谈终因蒋介石从中作梗而告破裂,十分痛苦的于右任,随之以七十一岁之高龄,被胁迫去了台湾。

在台湾,于先生思念故乡之心日切,爱国之情日隆。对故乡三原,他无日不思,“不见乡关,涕泣涟涟”。他给朋友的两个女儿取名,就不假思索地以“西安”和“三原”名之。他盼望全瓯一统。这种感情,在晚年特殊的环境中表现得至为热切。1958年,于先生八十大寿,他在补经颐渊、陈树人、何香凝合作的《岁寒三友图》遗字时,作诗二首,其二云:“破碎河山容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郎已白头。”此诗一发表,盛传海内外,《人民日报》随之刊载并加了按语,何香凝、林伯渠、朱蕴山诸老皆有和诗。还有一次,于右任先生登金门太武山,于雨中眺望大陆,写出了有名的《望雨诗》:“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山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长歌当哭,远望当归,于先生爱国之情,直是动人心魄。

于先生八十一岁时,又书赠蒋经国一联云:“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寄望于蒋经国为祖国统一这个“天下利”去求“万世名”,真是金玉良言。

1962年,于右任先生八十二岁,在一月十二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一月二十四日,于先生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日记云:“天明作此歌”。歌曰: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既是“天明作此歌”,当是积郁已久,一时发出;既是“天明作此歌”,当是彻夜思之,未能成眠。此悲歌,字字泪血,使人不忍卒读。先生以国殇自况,国殇者,为国牺牲之战士。以屈原所颂,即是:“身既死兮魂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于先生生做人杰,死为鬼雄,他的爱国之心和他的英名,将永生在中华民族之中。去年四月,是先生百二十五周年华诞,霍松林大师作献诗云:“嵯峨山下有高门,李靖家乡出伟人。爱国赤忱燃笔底,诗豪草圣冠群伦。”纪念先生,百年非止期,直当世世代代,无穷匮也。

上篇:“十六两原只一斤”
下篇: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与《血光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4/2004040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4/09/22190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