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化南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教士问上帝:“天堂与地狱有什么不同?”上帝没有直接回答,只对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他们进入一个房间,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汤勺,但汤勺的柄太长,盛起的汤无法送到自己的嘴里,人们只能眼睁睁地望着锅里的珍馐而饥肠辘辘地叹息。“来,现在我带你去看天堂。”这间与前面同样大小的房间里围坐着同样多的人,每个人手里拿着同样的长柄汤勺,大家却津津有味地吃喝着,看一位僧人看见巷道深处有盏小灯笼,身旁的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僧人百思不得其解,问姓孙的盲人:“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要挑一盏灯笼呢?”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原来你是在为别人照明呀?”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我了。”过去人们常说“瞎子点灯白费蜡”,可是这位盲人却用“点灯费蜡”的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们认识到瞎子点灯,不是什么“白费蜡”,而是于社会于他人于自己都有极大的好处。
社会是一个整体,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自己也从中受益。德国诗人歌德说:“只有在对旁人的美好而高兴的时候,我们才是真实地活着;只有在为旁人的美好而奉献的时候,我们才活得真实。”法国哲学家居友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同情、很多的爱,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分散给别人,这就是生命开花。”让我们怀着爱心做人,多多地为他人奉献爱心,播撒爱的种子,使生命开花吧!起来又快乐又满足。教士奇怪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这个房间的人这样快乐,而那个房间里的人却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到吗?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在互相喂对方呢。”
所谓上帝云云,自然是无稽之谈,地狱与天堂,也只是个比喻。很显然,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就在于人们的精神状态不同。如果人们都为他人着想,奉献爱心,自己也会得到回报,这就是天堂;反之,如果人们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谁也不愿为他人奉献爱心,那就是地狱。毫无疑问,人们都向往天堂,那就应当为他人奉献爱心,自己也会从中受益。这就使人想到那个盲人挑灯的故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