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又是想当然

2023年10月02日

·杨乾坤·

在中国,想当然的事情太多了,这不必远征古代,光是看看新近的五十年,就知道它是如何的层出不穷。

大跃进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壮心,二十年超英赶美的豪气,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文革当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又带来了多少虚幻的满足,那时已是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却还是想当然以为已到了称霸的地位。难怪赵浩生先生自美返故国,见此铺天盖地的标语口号,惊诧不已。然而,国人还是在虚荣中飘飘然了好几年。随之又是闹得全国亢奋的想当然,说是到1985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惜到了九十年代,全国麦收区的农民,大多数还像白居易《观刈麦》中所道,用镰刀收割:“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卖国企的腥风,成了国家放下包袱想当然的实例;数字出政绩的想当然,使得多少竖子成名!想当然,想当然,谬种流传,至今不绝。

这种想当然,最容易办到,因为它只需要头脑一热,或者主观臆造即可。你想,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而想当然者又多是民之代表,所以自然会当然了。可惜想当然想得再美妙,终究变不成现实。谁知我们的社会记吃不记打,这不,想当然又来了——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最近一期的《青年研究》上,刊登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文中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达到48万元。”

按徐先生的算法,这孩子16岁前,每年花一万五,到大学期间,每年需五万多!教育的产业化,确实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非本文讨论的范围,姑且不论,单说这费用,大抵也不至于如此骇人。诚然,先富起来之辈,多有轻肥之徒,他们的公子小姐挥金如土,当不在此列。按一般人家养孩子讲,家长能负担得起如此昂贵的费用么?且以陕西为例:陕西人口3600万,县(市、区)107个,其中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5个,再加之秦岭北麓9县区、渭北“旱腰带”5县的部分地区,广大农民养活孩子能花销者少得可怜,尽管陕西是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但中西部诸省,情况又能多好,即令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诸省市,广大农村孩子的花销又能高到哪里去。在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徐先生当有所了解。25万元是个什么概念,是年收入万元的三口之家喝西北风外,每年尚须举债五千多元;48万元呢,就是这样的三口之家48年不吃不喝的钱!徐先生的这般“学术”,分明是拿老百姓开涮!莫非调查一些富有家庭就能以点代面,莫非计算了一些富有家庭养孩子的畸形消费,就能以偏概全。难道把中国人说成如此花销,就能证明中国人富得流油,难道不怕学校以他的高论作了依据,再向学生家长敲骨吸髓,而使天下多事么?

社会学家费孝通,他的调查研究是那样科学严谨,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人理所当然的尊重,可惜世风日下,闭门造车的多了,作秀的多了,沽名钓誉的多了,清谈误国的悖论多了,自然,轻薄者也多了。社会学的龙种何在,代之而起的千万别是跳蚤。

没有了想当然,中国便会安然许多,误国误民的想当然者,其无后乎!

上篇:时事点评
下篇:“农民”不是天生的烙印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2/25/2289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