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文弱的汉民族

2023年10月03日

公元13世纪末,在蒙古朝廷做客臣,滞留在中国有13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记里说“MANJI(指中国人)若是一个侵略的民族,他们有着能够席卷全世界的众多人口。不过,读者哟,不要做杞人之忧!这些蛮子都只适于当好商人。他们全然没有当士兵的资格。”这是西方人评价中国民族的和平主义的最初记载。而他的观察的确看穿了这个民族的真相。

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像我们这样渴望和平的了。4000年的历史是渴望和平的历史。

中国最有侵略性的君主,第一要数秦皇汉武。秦始皇是统一六国的英雄。但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并没有以平定六国的余威去征服为汉民族累世之忧的北胡。天下一统之后,便相信兵器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把天下的武器都集于咸阳,铸为12金人。

汉武时代,名将辈出,是中国人最发挥军事锐气的时候,使匈奴大受打击。但是,总的来看,汉朝不是主动进犯匈奴,所以不是侵略战争。

即便如此,这两位君主并没有受到夸赞。在历史典籍中,总是用穷兵赎武来评价两位君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当兵是最不体面的事。唐宋时代及其以后,进士科举,以考文官的人多,应武举的人极少,常是一个报考的都没有。帝王亲自参拜武庙,好象是尊重名将。实际是武将无论在那一朝代都受文官压制。中国古代的名将白起、李广、霍去病、岳飞等人,大都没有善终,结局很惨。南宋时,岳飞是中国少有的名将,岳军所向,金军皆溃,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中国人的通病,不仅没有丈夫气,而且嫉妒人家的功绩。他们尽力罗织岳飞的罪名,把刚要恢复的中原之地交给敌人。岳飞的死表明宋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我们古代的学说一般都是鼓吹和平思想的。孔子是智仁勇兼备的圣人。有一次子贡问到政治问题,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若不得已而必去其一,则如何呢?孔子回答说先去军备。老庄学派,弊害很深。这一学派包括了可以看做欧洲近代思想萌芽的自然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杂多的思想。在他们眼里,没有一点国家国体等概念,主张极端的独善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只要能保全自己的生命,无论国家倒毁,破灭,都算不得什么。保全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表现国民感情的文艺也充满了和平主义气氛。东汉诗人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里有“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乳。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之句,意思是说男子要遭受战争的惨苦,所以生了男孩不要养大他,只要把女孩好好培养就行了。诗圣杜甫的《兵车行》一诗,感叹生男孩的不幸“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淫声啾啾。”——如此等等,无不充满了厌战情绪。这样的例子能举出许多,其中唐朝李长吉的《吊古战场文》等脍炙人口的文章叙述了战争的惨苦,凄怆悲凉。中国人决生死的心理在这里有充分的体现。

以上这些事例,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热爱和平,也反映出我们的文弱的历史遗传基因。但是,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是一个强权政治的世界。一相情愿的和平主义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

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吧。日本的一个叫蜀山人的家伙,在看到了我国古代韩信的钻胯之图后,狂歌曰:宁斩挡道人,不能钻胯下。这是大和魂!中国是中国,日本是日本,不要只拾了中国的纸屑,忘掉了日本的刀!

我想,这就是中日两个民族的主要差别。 (马宇)

上篇:鲜为人知的紫阳苏区
下篇:八年抗战中的日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13/2320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