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13日
社会·法制
04

鲜为人知的紫阳苏区

“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这是作家贾平凹赞美紫阳富硒茶的一句名言。近几年,随着紫阳富硒茶香飘四海,这座屹立在汉江边的陕南小山城因茶而名扬八方。人们到紫阳游玩,喜欢那曲折错落的石板路,喜欢那古朴雅致的吊脚楼,更钟情于饮紫阳茶游汉江水,这都是紫阳的魅力所在。然而,在中国的革命史上,紫阳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了紫阳苏区。与紫阳茶、石板路相比,紫阳苏区这段历史似乎已被人们遗忘,许多人也对此并不了解。在全国人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为了不忘记历史,记者来到紫阳,翻阅史料,追寻红军当年活动的足迹,遂成此文,粗浅地再现红军当年在紫阳的战斗岁月。

据《陕南革命老区》记载,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进入川陕地区,就准备在城固、西乡、镇巴、石泉、汉阴、紫阳、安康等开展建立根据地。

1933年5月,由川东游击军改编的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在军长王维舟的领导下,派某一个连,奉命追剿王三春匪部,转战中,由镇巴东部进入紫阳西区的燎原乡,转战椿树桠,抵金川乡汉江南岸,然后沿江而上,经松溪,过龙王潭,到达汉城的张家垭、牟子河一带。击溃王三春匪部后,在沈家坪进行休整,建立了紫阳五马乡农民协会,并成立了农会游击队。月余后返回川北。

1934年2月至1935年2月,红三十三军驻防大竹河,派二九六团二营担任紫阳县麻柳坝、毛坝关警戒。王维舟军长曾到紫阳秘密考察。1934年上半年,为粉碎刘湘对万源的“六路围攻”,王维舟率部一边夺取城口,一边向紫阳、镇巴发起进攻。据麻柳、毛坝的一些老人回忆,仅当年4—6月,红军就在冒火山、二州垭、银红沟、黄草果等地进行了七八次战斗,有三次直接打进麻柳街。刘湘当时十分着急,担心红四方面军东下,胜则可以封锁长江,南联贺龙;败则可以退据陕南。于是他调动大量部队向东作战,王维舟部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为红军主力在大面山、青龙观胜利反攻创造了条件。

1934年春,许世友的红九军某部400余人,奉命追剿王三春,先后在紫阳的燎原、东木、上七里等地作短暂停留,后在万家庙将王的一个营打垮。据许世友将军后来回忆,在万源保卫战打得最艰苦的时刻,是紫阳人民一背一篓地给红军送来了大批粮食和土豆。就是在万源血战的日子,紫阳苏区人民共为红军打草鞋、做布鞋1000多双,运送粮食5000多斤,洋芋数万斤,还送去大批青年参加红军。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结束陕南战役后主力开始西征转移。总部决定留下部分红军组成川北游击队,后改为独立师,共800人,继续在川陕苏区进行武装斗争。独立师在南江石人山小坎遭敌人夜袭,几乎全师覆没。紧急时刻,由紫阳女红军王世凤带两名女战士潜回紫阳活动,她组织当地群众在瓦庙、白鹤等地开展武装斗争,后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时被民团发现,有5人被敌人活埋,王世凤带领几个人突围后,隐入深山老林,直到1938年春才返回家乡毛坝。

在此期间,康萍领导的游击队在紫阳也活动过。康萍,紫阳汉城古家坪人,早年参加汉阴沈寿柏的部队。1935年夏,参加了红四方军留守的独立师赵明恩游击大队,在万源、达县、西乡、镇巴等地坚持活动。1935年,游击大队处境困难,决定分成三个分队进行活动,由康萍带领30多名红军战士组成第三分队,向西乡、石泉、汉阴转移。1936年5月从汉阳坪渡过汉江,到达紫阳汉王城,杀了当地一个反动保长,又在堰坪抄了大地主吴春苔的家。8月向汉阴北转移,遇到何继周的陕南抗日第一军,随之加入。西安事变以后,康萍的游击队随抗日一军主力北上,开赴抗日前线。

1933年5月至1936年5日,红四方面军及其领导的川陕游击队,在中共川陕省委的领导下,相继来到川陕交界的紫阳任河两岸、汉江以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其活动范围包括麻柳、青荆、毛坝、联合、瓦庙、白鹤、界岭、燎原、东木、红椿、焕古、金川、汉城、洞河、双桥、六河、高桥、城关、蒿坪等20多个乡镇,使紫阳苏区的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人口达26万人。先后建立的五马乡农民协会、黄草果土地委员会、高坝乡农民协会以及鳌头乡农民协会等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当时与敌斗争的骨干力量。

红四方面军创建的紫阳苏区存在的时间虽然暂短,但紫阳人民为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其中,青石板河农民抗捐暴动,被国民党残酷镇压,50多名农民兄弟遭屠杀;五马乡有50多名农会干部、游击队员,无一不遭到迫害;瓦庙、白鹤农民起义夭折,数名积极分子被活埋……巴山抽泣,汉水悲咽。紫阳苏区的存在、发展及残酷的斗争是紫阳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最不寻常的一页。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