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中的日子
□文/郭永松
9·3 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代称。人们知道,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以60年前的5月8日德军向美苏盟军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为标志的。后来联合国一致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8日和9日两天定为二战牺牲者纪念日。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9月2日日本正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军签署投降书为标志。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下令从9月3日起举国庆祝3天,第二年(1946年)国民政府通过正式决议,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胡乔木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决定仍以9月3日为国共两党统一的“战胜日本纪念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一个正确的决定。
9·18 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突然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进攻沈阳。当时,由于蒋介石采取了“绝对不抵抗”政策。导致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东北许多地方。至1932年初,东北三省己全部沧丧。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将日本在“9·18”发起的战争称为“9·18事变”,其实,这己不是事变的概念,而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一场法西斯战争的开端。“9·18”,在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个巧合。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签字结束之时,恰巧是上午9点18分。一个行凶作恶的日本政府,一个可耻失败的日本政府,他们从一个“9·18”走到另一个“9·18”,其开场和收场,多么可耻,多么无光。
1·28 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从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19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的率领下,英勇还击。中国共产党发动上海人民积极支援中国驻军。战斗一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寇一万多人,也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7·7 1937年7月7日夜间,侵华日军在芦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县城搜查。在和中国驻军交涉间,突然向中国驻军开枪射击,并炮轰芦沟桥。中国驻军奋起还击,抗日战争正式爆发,长期以来,“7·7”、“1·28”、“8·13”和“9·18”一样,也都被人们称为“事变”,显然也都是不够恰当的描述。
7·19 1937年7月19日蒋介石在芦山举行军事委员会会议,决定对日作战。
8·13 1937年8月13日晨,日本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进攻闸北、虹口、江湾等地,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开始。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重要会战之一。历时三个月,打死打伤日军6万多人,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12·13 1937年12月13日清晨,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市内,一场震惊中外的血腥大屠杀从此开始。三十万中华儿女惨遭杀害。“12·13”,是每一个中国入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国难日、国耻日。
8·6 1945年8月6日,美国的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代号为“男孩”的原子弹,实施了世界上首次原子弹轰炸。
7·26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其主要内容为:日本的军国主义必须永远肃清;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日本战犯必须审判;开罗宣言必须实施,即日本必须放弃其前所掠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