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
红楼人物中,秦钟和乃姊一样,是个流星,耀眼而娇美,风流而短命。长相风流,性情更风流,与宝玉如出一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人一见如故,自在情理之中。好,也不好。好,自不必说,攀上了宝玉,如鱼得水,可以跟着享受荣华富贵。不好,更不必说,跟了宝玉,容易惹火烧身。亲近女子,挥撒温柔,率真任性,为所欲为,宝玉可,秦钟可乎?毕竟不等于宝玉,宝玉有贾母呵护,秦钟有谁呵护?与金荣争风吃醋,金荣不服,就是明证。就连宝玉,也并非要风得风,要月得月。宝玉与晴雯好,晴雯还不是被撵出去了?监护人如王夫人一旦认为儿子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必然迁怒于人,金钏之死,就是活活生的例子。何况秦钟风流,不但在宝玉之上,甚至有点忘乎所以。乃姊英年早逝,乃是大悲、大不幸,秦钟却于送殡途中,与小尼姑智能私通,其胆大妄为,由此可见。幸而他因病一命呜呼,否则不知后来要生出什么故事来!
秦钟命运,令人叹息。作者虚构这个人物,亦神来之笔。作者寓意昭然若揭:秦钟者,情种也,和宝玉一样,天生的情怀,易种不了之情,而结不了之果。既有龙阳之兴,又兼风月之趣。于乃姊出殡途中,与宝玉不清不白,与智能不干不净。此其一也。秦钟者,亦情终也。情如云聚,情如雨住,想了难了,说了就了。作者借秦钟,影射秦可卿,也影射贾宝玉。秦可卿,当理解为“情可于卿”。
送秦可卿殡,当隐喻为情送终也。宝玉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可卿可爱,深得人心,到头来呢?天不假其寿,早早去了。宝玉泛爱而痴迷,将来会怎么样呢?宝玉只是率性而为,不会多想。后来爱晴雯,晴雯去矣;爱黛玉,黛玉亦去矣。此其二也。秦钟,又是情的警钟。作者以秦钟警示世人:不可贪婪,不可痴迷,不可着相。情是一个无常物,有头未必有尾,有始未必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