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方舟 摄
“24小时书店是好事,但成本太大了。”7月18日,陕西万邦图书城关中大书房经理曹阿鹏对记者说。自6月21日,他们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以来,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和称赞,但晚上零点后,读者稀少,成交额不理想,电费、人力成本过高,是否能坚守,就看有关部门能否出手“救市”。面对现状,曹阿鹏更多的是无奈。
6月中旬,西安市雁塔区辖区两家民营书店嘉汇汉唐书城、陕西万邦书城小寨店关中大书房增添桌椅,改进阅读环境,尝试差别经营,打造西安不打烊书店模式。作为陕西甚至西北最大的两家民营书店,继去年减免营业税后,在雁塔区委、区政府的协调牵头下开启24小时“刷夜”。
7月18日中午11时,一张铺着红蓝格子土织布的桌子旁,34岁的田捷带着9岁的女儿在看书,大人看小说,孩子看小人书。能容纳66个读者的关中大书房二楼的书吧里,有沙发,有单间,有复古的实木桌椅。“环境很好,很安静,带孩子过来培养她的读书习惯。”虽然正值暑期,但在长安区一学校当老师的田捷说,一上午,只有她们和另外一个读者来读书,很是空荡。
一楼办公室内,经理曹阿鹏接到一员工的辞职电话,原因是承受不了没有尽头的夜班。据悉,为了满足24小时营业,该书房每周二、四、六、日晚上均安排五名职工值班。晚上营业额不理想,加之员工夜班身心疲惫,导致离职率提高。
西安的这两家24小时书店,主要盈利渠道就是图书销售。因此,24小时营业的营业额和利润率成了最主要的经济指标。近一段时间,嘉汇汉唐书城常务副总经理罗秀珍被问及夜间的利润和成本问题时,她均回答这不是一时之事,而需要长期积累和习惯培养后才能看到效果。
“读者群体没有变化,但是购书习惯和阅读习惯分流了。”曹阿鹏说,面对实体书店整体疲软的态势,24小时营业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尝试,但效果怎样,还很难判定。如果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就能坚持,政府不给予支持,今年冬天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午夜书店似乎更实用些。”曹阿鹏说,他们参观过南京先锋书店的午夜模式,每天经营延长到晚上零时,既满足了夜间购书读书群体的需要,还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有专家表示,“夜读”想盈利,还需其他业态支撑,能否找到盈利模式,是24小时书店能否存活的关键。据曹阿鹏介绍,在西安,书店赢利模式最好的是书吧,特别是靠近影院、大型购物广场,以书吧的名义开设的一些咖啡馆、饮品店生意很不错。万邦书城旗下有些书店,书吧营业额占到书店营业额的50%以上。“但主要是咖啡、饮品带来的营业额。”他说,书吧从经营角度来看,以体验、休闲为主销售饮品是应该提倡的。“但对书吧而言,毕竟书是主角。”他无奈地摇摇头说。
“24小时书店怎么经营,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曹阿鹏说,7月29日,他们已经派人到北京同三联韬奋书店交流经验,希望能探讨出24小时书店的出路。
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席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