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为何辞退高缭
杨景贤
春秋时期,有个晏子辞退高缭的故事。一天,晏子突然把高缭辞退了。晏子身边的人大惑不解。问道:“国相,高缭帮你做了三年事,从来没有什么过失,你不奖赏他也就罢了,无故把他辞退,似乎太不近情理了吧?”晏子说道。“我是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曲的木料,必须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成一件器具。而高缭和我一起做事三年多,对我的过失一字不提,这对我有何用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晏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有关他的轶闻轶事很多。他的这段辞退高缭的佳话,更为历代所称道。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但有时有错却不能自察。往往是当事者速,旁观者清。需要有人给自己提出批评,以避免犯更大的错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晏子辞退高缭的故事,今天对我们还是很有教益的。
晏子把自己看作是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需要有人加以“斧正”。如果他把自己看作是一颗珍珠,那他决不会辞退高缭,当然也不希望人家来“斧正”自己了。
现在有些同志之所以喜欢奉承,厌弃批评,正是由于他们缺乏自知之明。今天,在从事两个文明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党的批评与自我秕评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起来,使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