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不能移
——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战斗了一生。他常说:“我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实际上何止两倍于此,最紧张的时候,他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他还坐在安乐椅上工作着。就在这一天,也就在这把椅子上,他与世长辞了。
为了革命,马克思和亲人离开了德国,后又屡遭当地反动政府的驱逐、审讯和监禁,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一八四九年他移居伦敦,直到逝世。以他生前曾自称为“世界的公民”。
马克思以惊人的毅力为世界人民工作着,但自己的物质生活却是极为艰苦的。他一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工人运动,却很少有固定收入,经常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勉强过活。列宁在评介马克思时说:“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
由于生活的折磨,马克思有三个孩子因无钱治病而夭折。一八五二年复活节,马克思一个名叫小弗兰契斯卡的女孩,得了严重的气管炎,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受了许多痛苦,最后死去了。孩子死后,由于没有钱买小棺材,尸体就停放在后面的小屋里,马克思和夫人以及活着的三个孩了,就睡在前面屋子的地板上。随后从一个法国流亡者那里得到了两英镑的救援,才付了棺材钱。马克思夫人痛苦地回忆说:“小女儿出世时没有摇篮睡,而死后很久又得不到小棺材。”她说:“当我们把小女儿送进坟墓时,我们是多么伤心呵!”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迫害和债主的追逼,使得马克思经常要为生活分心。他从事理论研究,而有时竟然穷得连买报、买纸、买一本参考书的钱都没有。但马克思却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而不让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一架赚钱的机器。”正是这种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崇高信念,使得他具有战胜一切敌人的钢铁意志,也战胜了个人生活上所碰到的各种困难。 (魏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