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弄巧成拙 失之偏颇
——评影片《望穿秋水》
宝鸡省建二公司 顾明
西影新片《望穿秋水》的特点是“巧”:如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史伯言回国寻母,在南京故居,巧遇当年部下——师参谋长徐文轩;瞻仰中山陵,又巧遇同村同宗兄弟、在战场上交手多年的解放军将领史海良;参观秦俑馆又巧遇史海良之女玉秀。文艺创作并不排斥巧合,但要巧得自然、合理。影片中史伯言的这三次巧遇,缺乏必然因素,因而感到牵强。难怪有的观众看完电影后说,如果史伯言在中山陵愿意认史海良的话,这个电影就拍不下去了。
《望穿秋水》除在情节安排上经不起推敲,对人物的感情描写也有失妥之处。比如,影片大肆渲染在解放军渡江炮火轰击下,一个意欲逃到台湾去继续为蒋介石卖命的反动军官的离乡别子之情。这里又有顾此失彼之嫌,在另一方面引起不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