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3年12月27日
第4版
04

寒冬里耀眼的绿色

——矿山速写 西安 李天芳

想不到,在渭北沮河岸边的煤矿上,听到如此地道的陕北乡音t铺盖薄雪的田野小道上,一个穿花袄的女孩,在风里追喊着,迎面跑来,我一把抓住她。她的小脸红朴朴的,两个分得很开的大眼,毫不怯生地望着我,大胆地问:

“你是个谁?”

“我是你的老乡。”修我用陕北话跟她开玩笑。

“真个?”她半信半疑,“你也是绥德五里湾的?”没等我答复,她便象个成年人那样向我发出邀请,“老乡,到我家串咯,我家就在山上……”

我明白了,这是矿工的孩子。人们曾经告诉我,这矿上几乎三分之一的采煤工来自陕北老区,他们很能吃苦。冬闲季节,矿工的妻子儿女,常常从陕北来探震,就住在河那边山坡的旧窑洞里。

我真的跟着女孩去了。但这不是山,只是一些从田野尽头兀自突起的丘坡。落叶的树、枯黄的草、清晰蜿蜒的小路,四下散落的土窑洞,颇似陕北寒冬的景象。

女孩的妈妈,不过三十出头,剪发,浑身透出聪明利落,如同在家乡那样。她也不问客自何来,便急忙忙地招呼:“快回窑里,炕上坐!” 

我叫到窑里,觉得满眼是绿。低头一看,除去土炕,不大一方脚地上,桌子底下,水缸旁边,窑门背后,到处都种着蔬菜:鲜嫩的小葱小蒜,滴翠的香菜菠菜,刚生出几片叶子的碗豆苗儿……松软的土地,托着绿茸茸的菜苗,或方或圆,象一块块碧绿的蛋糕,漂亮极了。

这是寒冬的窑洞吗?我不禁惊讶起来。不,它是春天的田野,新鲜的、耀眼的、生机盎然的。

女主人听我夸奖,笑微微地说,煤矿上经常缺菜,到了严冬,想吃鲜菜就更难了,她从陕北家乡带了些菜籽儿,外边冷天冻地的,没法种,就试着把它中在窑里。多倒不多,但够那常年在井下的人尝个鲜儿……她一边和我攀谈,一边在那如案板、如锅盖大小的‘菜畦’里,拔一撮小葱,一撮香菜,一撮豌豆苗儿,放在炕沿上一根根地捋顺好,一码码地束起来。然后,喊过她的小女,吩咐道:

“咯,这芫荽给塷畔上你张伯送去,他夜班里着了凉,叫他发发汗。”

“碗豆苗是给牛牛娘的,牛牛见天要吃老家的豌豆面。”

“这小葱……”

“小葱给胡成奶奶,胡成叔叔加班哩,顾不上买菜……”小女孩能言利嘴接住妈妈的话,带着妈妈的嘱托,跑出窑去。

年轻的妈妈朝我一笑,笑得很甜很美。令我想起许多熟稔的陕北妇女淳朴的笑容。

我走出窑洞,站在高坡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川道里新采掘的煤块,在白雪中闪闪发亮,堆积如山,并且一直往前扩展漫延,仿佛一条从地下喷涌出来的乌金墨玉的长河。我知道,那是成千成万的采掘工人,正在日夜苦干,加班加点,为的是尽快地把更多的煤炭,送往工厂,送往农村,送往急需热和火的地方。

来自陕北山区的矿工的妻子,你是不是也要和你的亲人一祥,在这冰天雪地里,把你春天般的友爱、温煦,连同你在窑洞里培育的耀眼的绿色,一起送给这矿山的家家户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