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3月0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奇特的相会(散文) 清手续(小小说) 矿工 图片新闻 到第一线去发现歌唱 葡萄架下(外一章) 龙门起吊 四十七只手的启示 延河情思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奇特的相会(散文)

西安 闻 频

七十次特快徐徐地离开了宝鸡车站,暮色已经降临。列车长郭青匆匆赶到我的铺位前,为我打开了车窗,说:“注意点,快到了。”我忙把头伸向窗外,象期待着海市蜃楼的出现似的注视着这个奇特的会见。

从列车长饱蘸感情的介绍中,我对这位虽还没有见面的老列车员刘泽忠师傅,已经充满了敬意。他是在一九五八年开发大西北的热潮,辞别了身在陕西的父母弟妹,只身投入戈壁的。从此,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献给了这两条熠熠闪光的铁路线,献给了乌鲁木齐至北京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献给了千千万万的夫妻、父子、兄弟、姐妹及朋友、同志和情侣的相逢和团聚。而他自己和父母的相会,却创造了这样一种别致的方式……

“到了!你看!”郭青的提醒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向前看去,在列车运行的左前方约一百米处,果然有两个人影站在暮色里,望着驶去的列车。这时,前一节车厢的窗口,也突然伸出一个人的头来,同时还伸出一只手臂。我知道,这一定是刘泽忠师傅。列车风驰电掣,“刷”地一下,便越过了老人站立着的小桥,我忙调过头,只见暮色中那两位互相搀扶着的老人,依旧高高地扬着手臂,扬着两只苍老的手臂,这是在向儿子招手,也好象是向列车致意。相逢倏忽,谁也顾不上说句问候的话,但双方都全部领会了对方的心曲……列车已经走出很远了,模糊中,我依稀还看到那两位白发老人在昏暗中伫立着,望着列车隆隆东去……。

我的眼睛湿润了。郭青见状,似乎在解释:“你才见了一次,我们见得多了。有时天不好,刮着大风,下着雨,老两口依旧打着伞,或者伙披一件雨衣,仍然站在那小桥边,我们看的人,都忍不住掉泪……”是啊!这动人的场面,谁的心灵能不为之颤栗呢!

在软卧的乘务室里,我拜会了刘泽忠同志。他已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关于他和父母这种奇特的相会,他没有多说什么,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是的,二十多年来,暑天,寒天,风里,雨里,他们曾有过多少次这样的相见啊!他习惯了,老人也习惯了。从乌鲁木齐到宝鸡,有两千多公里,单程也要两天两夜,工作又这样繁忙,探一次亲,谈何容易!

我说:“刘师傅,再干两年,退休了,好好和老人团聚团聚!”他却一笑:“我计算过了,今年五十一岁,身体还好,我要再千它九年,再跑二百趟北京哩!”多豪迈的语言啊!我被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深深打动了。我们经常出差、探亲,经常乘车,可是谁曾留心过我们的列车工作人员这崇高的心地呢?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团聚和欢乐,他们是怎样地在割舍着自己的骨肉深情啊!

列车在轰轰隆隆地疾驶。

我的心,也翻腾着浩浩荡荡的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