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只手的启示
——评小小说《头一堂课》
孙豹隐
小小说《头一堂课》(载《陕西工人报》八四年一月十日)的情节简单极了,一个不满十二岁的男学生,在前排女生的背后挂了一张写有“我是男生”的字条。这恶作剧顿时激起了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愤怒。他先是喝令那学生“出去!”后又将小家伙推出了教室门,取消了其听课的权利。对教师的举动,全体学生用眼光做了回答,怀疑?责备?或者——面对四十七个学生“齐刷刷地”,一致同意犯了错误的同学返回教室而举起的四十七只手,青年教师蓦地悟到了什么:“这第一堂深,是谁给谁上课呢?”
我们读到不少作品,大都从如何教育孩子这个角度挥笔洒墨。而《头一堂课》却别出蹊径、通过青年教师在小同学那里得到教育和启迪的生动描述,在极有限的篇幅里注入深邃的内容,雄辩地揭示了要教育学生首先得了解他们,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的哲理。
然而,倘若作品仅仅从概念上来演绎这种哲理,那距离真正的艺术品仍有千里之遥,也谈不上动人心弦。《头一堂课》不是那样。小说删去夷蔓,凸出主干,调动艺术手段,牢牢抓住搞恶作剧的男孩子的一举一动,来烘托艺术芬围。你看,那个干了错事的男学生一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从回答的声音中都透出害怕来;当老师叫他到前边来时,不禁眼里汪起了泪水;一旦听到喝令自己出去,他“立即抱住了桌腿”;最终被推出教室后,则大喊着“我不敢了……”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逼真地勾勒出一个比较调皮而又热爱学习且本质良好的男孩子的个性。面对这么个鲜蹦活跳的艺术形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对象这样偶尔犯了错误的学生,应该是以教育为主,还是完全诉诸于惩罚?作品巧妙地通过四十七个学生举起四十七只手,艺术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豁露出作者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