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3月09日
第2版
02

挖掘掘民间艺术的美

——访西安工艺美术品研究所

在去年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一位日本朋友拿着我省的传统黑釉“兰花”瓷碗,连声称赞它做工精巧,造型美观。最近,我们访问了制造这种瓷碗的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

黑釉陶瓷是仿半坡彩陶研制的。所党支部书记王友宗说,烧制这种陶瓷需要一种特殊土层,职工们为了寻找原料,去年秋天几乎跑遍了渭河、灞河流域,最后终于在浐河附近找到了。经过了一百多次研究试验,终于用这种土制出了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黑色名釉。他拿出一套上面布满斑点的茶器,介绍说:“这叫雨点釉,是黑釉陶瓷中的名贵品种。”只见茶碗内外布满了鱼鳞似的斑点,耀映出自然光泽,他为我们在茶碗内倒上茶水,奇迹出现了,茶水经过碗内斑点的反射,放出了金光闪闪的颜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日本朋友十分喜爱这种陶器。今年已向研究所订购了一万多件。

在隔壁的刺绣房内,我们被墙上一幅题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绣图吸引住了,画面上十二个唐代仕女,神情各异,伫立树下,画面上远山如黛,枫叶似火,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是用秦绣(穿罗绣)织成的,据说这种刺绣来自于陕西民间,在《红楼梦》里叫拉纱绣。当时的针法不过几种,而现在经过不断创新,已达三百多种。老艺人柴鳔为了发展秦绣简单明了的针法,经常和组里姑娘们比划、试绣。他用自己发明的针法,根据半坡遗址的史料,已绣出《燕乐图》、《半坡姑娘》等。有的获得了八二年、八三年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优秀奖。

如果说秦绣是传统艺术的再现,那扎染就是民间艺术的升华。在“扎染”研究室,我们看到了制作“半坡衣裙”花纹的整个过程。只见研究员把一块块头巾大小的毛纺原料,用不同的手法,叠出各样形状来,然后用细绳扎、夹在一起,形状有的像一串串葫芦,有的像紫藤花叶。真是千姿百态,然后配出各种颜料,不同的部位经过蘸、灌、点,将颜料渗入其中,再经高温、皂洗、水洗、熨烫,不大功夫,就魔术般地形成了自然花纹。

走出研究所,我们深深感谢这里的技术人员和老艺人。他们为发展我国民间艺术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正在进行着新的创造。

(董西安 殷安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