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6月15日
第4版
04

春满车厢(速写)

西安 闻频

我登上乌鲁木齐至上海的54次特快的时候,这列车在广袤的戈壁滩和大西北的崇山峻岭间已经奔波三天三夜了,但是窗明几净的车厢里,没有一丝沉闷和疲惫的感觉。轻快的音乐声中,乘客们谈笑自若,整个车厢,仿佛窗外桃花盛开的原野似的溢满了春风。

突然,临车厢的列车员向我们的列车员招了招手:“小卫,来,帮帮忙,快到站了。”小卫放下手中的拖把,匆匆去了。出了什么事呢?我向窗外望去,列车正在豫东黄河古道的沙窝里急驰着。出于好奇,我也跟了过去,只见列车长和几位列车员正围着座椅上躺着的病人在布置着什么。

车进站了,站牌上写着“商丘”。没等车停稳,一位同志便打开了车窗。大家把病人轻轻抬放在一个极其简陋的担架上,慢慢地从窗口送下了车。窗外,早有病人的家属和站上的工作人员在接应。停车时间很短,当开车的铃声响起的时候,病人的家属还拉着车长的手不放,千恩万谢,不知说什么好。

车启动了,旅客们还在谈论着这件事,众人赞口不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列车长吴立民同志告诉了我。原来,这是一个患有脑瘤、全身瘫痪的病人,他从乌鲁木齐上车时,买的是10号车厢硬座票。另一位车长胡兴发同志考虑病人不能坐,躺在长椅上,脚又伸进了过道。于是,便决定把病人安排在最后一节车厢的最后一排座椅,以免妨碍旅客通行。14号车厢的列车员田林和和刚上车三个月的复转军人杨建明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一路上,把病人照顾得非常周到。尤其车过乌鞘岭时,车窗结了冰,车内温度急骤下降,病人因呼吸感到困难而情绪异常烦燥。列车员田林和同志及时拿来了毛毯和镇静药,并一直守在身边不断地安慰病人……

从吴立民同志的介绍中,我清晰地感到,他对他的伙伴们是充满了感情的。这列车从东海到天山,行程四千多公里,往返需要八天时间,同志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但都能忠于职守。他们的口号是“事为旅客想,事为旅客做,”“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旅客一丝为难。”他还告诉了我,今年以来,他们包乘组的许多动人事迹。如:杨金根、殷和宝二位护送九十六岁的高龄老人,张国振背送拉肚子的现役军人;卫忠宝、韩寿兴照顾刚动罢手术的妇女等等。吴车长跑车二十多年了,他爱自己的工作,也爱自己的集体,仅从列车的秩序和卫生,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的。

车到徐州,我下车了,当我再次握别吴车长和列车员小卫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留恋。我想:茫茫戈壁,是由无数碎石铺砌的;社会主义新风,不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小事汇成的吗?

车隆隆地向南驶去了,向春天的深处驶去了,我想,在那一节节绿色的车厢里,一定也鼓满了熏人的春风……

放大 缩小 默认